《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

布热津斯基

THE GRAND FAILURE The Birth and Death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Zbigniew Brzezinski
据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 9 89年版译出
大失败一-20世纪共产王义的兴亡〔美〕兹・布热津斯基著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
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青龙桥邮政编码10009 1 )军事科学院印刷厂印刷
开本: 850X 1168毫米 1 / 32 1 0 . 1 25印张2n8千宇 1989年10月第→版1989年10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ISBN 7 -80021-209-21 D ・08运价: 7.95元 (甲 ) 6. 35元 t乙)有组织的内部发行

出版说明
这本名日《大失败》的书,系统.全面地反映f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灭亡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死之心。向世人昭告了这样一个铁的事实.西方反动势力从来没育放弃过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它们妄图通过对+社土会主义国家实行..相平演变..不流血的.战争将社会主义国家重新纳入国际资本主义体系。

丰书作者为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持助理布热津斯基。该书今年四月在美国出版,全书约二十一万字,书后附育国表二十二幅。布氏开篇放言.这是一本论述共产主义最后危机的书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布什么关系。.书中除了重蝉老牌帝国主义分子滥调之外,还着意涂抹些"理论袖彩, I巴 ・相平演变 ・战略进一步系统化 .理论化了。时此,此书出版后立即受到美国和西方政界的重视,成为美国市IliT外交政策的参考书。

任何事物无不具布两重性。毒草是可以化作肥料肥
..
旧的。此书十分反动.且具布很大欺骗性,但又有ll!J f我广大干部认请以美国为首的国 jJ垄断资严阶级的反4!J丰质,提高政治免疫力.以高效地卅脱反相平演变的斗争,坚fE社会主义必将代锋资丰主义这斗力史大趋势的信念a沟此,罕事科学院外国?事饼充部将此书耸立详出.现于出版・奋组织地在内部发付, f具备级领导十邮作沟反副教材使用。;手立中不妥〈处,;j古望读者指
lE,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年 ω月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有・
姚云竹县绍崇樊高月何小东马俊矗送来王保存赖小刚柯春桥万伟孟兵袁林王立群裁汉笠刘军何祥康纪春英周好学黄主亮王卫民孙建华
蔡祖络、王保存、许小海、徐存峰等同志也帮助校订了本书的部分内容。

目录
前言……. …..…………………

( I )第一部分大失败… … (1 7)
h……..
第一章列宁主义的遗产・…….. (19)
第二章斯大林主义的灾难…….. (25)
第三章僵化的斯大林主义……..(40)
第四章改革的困境……..……・… (50)

第二部分苏维埃联盟的解体…….……… (63)
第五章从梦幻到修正主义…~.. ….. (66)
第六章解体的十大动因…・…..(78)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在发展还是在衰亡…(1 1 4)

第三部分机体排斥……. …… …….、"…… (125)
第八章意识形态的移植和演变…… ・ (128)
第九章波兰社会的自我解放’…… (137)
第十章从社会团结到政治多元化… ..… ..(144)
第十一章区域性动乱的出现・←…・ (155)
第十二章帝国的收缩.. .……・ (169)
第四部分商业共产主义………(I75 )
第十三章中国两度进行的三次尝试…(1 7 9 )
第十四章政治冲突及改革的诞生…(1 8 7 )
第十五章改革战略和意识形态的灵活性(1 9 5 )
第十六章真正的文化革命……………… … (208)

第五部分声名狼藉的共产主义实践……. (223)
第十七章从革命的共产国际到年度会议 ( 2 2 7 )
第十八章共产主义同发达国家在政治上无缘… ….. … … (237)
第十九章共产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失败…. ……… (249)
第二十章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大分化…… (26 6)

第六部分共产主义的痛苦挣扎…. (270
第二十一章共产主义的总危机……….. (273)
第二十二章历史记录……… (278)
第二卡三章对未来的展望..…. (287)
第二十四章后共产主义….. ……..…… (298)
附录 1吨
一2

前言

这是一丰论述共产主义的最后危机的书。书中描述和分析了共产主义制度及其信条的逐渐衰败的过程和日益加深的困境。书中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共产主义只有抛弃其内在的实质(即使还保留某些外在的标志)才能兴旺发达,它将作为 20世纪最反常的政治与理性畸形物载入史册。

本书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部分论证了共产主义历史悲剧的关键问题是苏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遭到了失败。第二部分更加深人地考察了苏联当今为进行改革和复兴社会主义制度所做的种种努力,断言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微予其微,而内部的衰败或动乱则很可能继续下去。第三部分回顾了苏联强加给东欧的共产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后果,认为东欧以波兰社会的自我解放为前导,已经拉开对苏联强加的共产主义制度进行谴责的序幕。第四部分回顾了中国具有本国特色的共产主义经历,断言由于中国领导人公开放弃已经确立的学说,中国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正在增长.第五部分集中阐述了国际共产主义的吸引力在思想和政治方面的衰减。第六部分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审视了共产主义末日的痛苦,并展望了后共产主义时期可能出现的景象。

共产主义之所以能称雄于 20世纪大半部历史,主要归功于它所起的适时的"大简化"*作用。共产主义把财产私有制看作是万恶之源,自以为是地认为取消财产私苟制就能实现真正的正义,就能使人性尽善尽美.这种前途得到干百万人民的赞成和向往,使他们充满希望.因此,它在心理上恰巧迎合了政治上刚刚觉醒的民众的感情.从这一意义上说,共产主义与几大宗教的吸引力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几大宗教中的每一种都提供了一种中心学说,解释生活的自我与意义.这种解释既全面又简明,非常具有感召力,非常具有安抚力,是指引狂热行为的牢靠的路标.

共产主义学说象几大宗教一样,对不同层次的人提供不同的分析,有最简单的解释,亦有相当复杂的哲学概念.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来说,知道阶级斗争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将为人们带来巨大的幸福就足够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证明反对"人民的敌人"的残酷暴力是正当行为的观点,使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们尤其高兴.这些"人民的敌人"就是那些过去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现在被人幸灾乐祸地贬低、压迫和消灭的人。

*作者在本相中用"大简化"这一术语指共产主义理论把社会的一切罪恶都简单地归结于财产租再制,从而认为消除了租离制就可以消除罪恶,实现正义,完善人性.作者认为这种过分的简单化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适合于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晶于引起大班的感情共鸣曰–译者注

但是,共产主义不仅仅是对人们所深切关注的问题的一种情绪激昂的回答,也不仅仅是自以为是的仇视社会的信条,它还是一种通俗易懂的思想体系,似乎对过去和将来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解.它满足了社会新近获得知识的阶层想更深刻地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因此,对更具鉴别力的知识分子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似乎提供了了解人类历史的钥匙,是一种估价社会和政治变化动困的分析方法,是一种揭示经济生活奥秘的精密理论和一系列有关社会动机因素的见解."历史辩证法"的概念看起来好象是处理现实矛盾的最有价值的方法.同时,强调用政治行动促进救世"革命",用无所不包的国家控制实现合理计划的正义社会,对渴望采取以理性为基础的行动的那些知识分子特别有吸引力。因此,共产主义对于头脑简单和头脑复杂的人都同样具有吸引力:每白种人都会从它那里获得种方向感,一种满意的解释和一种道义的自信.它使共产主义的信徒们马上充满一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信心十足的感觉.它使人感到一切都那么肯定。它同时宣称自己是一种哲学和一种科学.无论个人的智力素养如何,或者根本缺乏这种素养,它都能为之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历史的安慰,尤其重要的是,它对通过直接政治行动可以获得的东西进行了大简化.此外,共产主义理论把激情与理智结合在一起,从而决定性地影响着人类行为的这两种中心起源。政治激情可以转化为巨大的政治力量。知识界被社会工程的观念所吸引,而社会工程又是调动政治力量的出发点.政治激情与理性一起造就出巨大的、形成共产主义最明显特征的国家集权.

这样, 20世纪就成了国家的世纪 .这种发展基本上是始料未及的.确实,当时的名人谁也没有预料到,一个流亡的德籍犹太图书管理员精心阐述的‘在 19与 20世纪交替之时被一个默默无闻的俄国政治小册子作者热情采纳的观点,会成为本世纪盛行一时的学说.美国和欧洲都没有想到这一学说可能向现存制度的本质提出任何严重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现存的哲学根基一般被看作是牢不可破的,甚至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如所预料的那样,随着 1 900年元旦的到来,世界各地到处都充斥着人们对第三个 1 000年的最后一个世纪的前景所作的惯常预测。预测自然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两个世纪交替之际,西方世界的主要杂志和政治家反映出来的基调大体上是踌躇满志的。普遍的情况是一种对现状的自鸣得意-种对繁荣昌盛的前途陶醉般的赞美,种(就美国而言)对增强经济和政治实力所抱有的极大希望.?纽约时报》在 1 900年1月I日的"商业睐望"栏中宣布俨繁荣已进入美国工业的每→个行业.土地劳动者与矿山、工厂和作坊的工人一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的调查分析最后断言"在美国,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可望获得无限的繁荣,这将使我们的国家位于世界最前列."

在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 1 900年 1 2月3日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1 902年 12月2日分别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也贯穿着与此大同小异的论调。但是,罗斯福总统同时也提到了叶在 20世纪初我们将面临许多问题-严重的国外问题和更为严重的国内问题"。然而,他也重申,在我们的人民中,物质福利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广为普及…

・当然,当客观条件有利于这么多好东西生长的时候,它们也有利于某些弊病的滋生……这些弊病是实实在在的,某些还具有威胁性。但是,它们并不是苦难和颓废的产物,而是繁荣的副产品."

新闻界的社论随声附和着这种情绪.相信民主与相信美国被看成是同回事"?北美评论》在一篇题为 ?20世纪的负担》的文章中集中阐述了未来的民主问题。它十分自信地声称。"我们必须指望美国,而且只能指望美国…..这→问题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的前途来说,怎么夸张也不会过分.为了昕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希望在 1 999年或 2000年我们能够重返人间.但愿那时我们看到的答案有利于民主.但愿那是最后的答案! "1900年l月1日《华盛顿邮报》得意洋洋地重申了美国在海外殖民地的使命,以此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它兴高采烈地接着说,它们是我们的,所有反对扩张的谈论就象喜鹊的叽喳声一样无聊可笑."

在欧洲大陆,人们同样充满自信,同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英国,?伦敦时报?(它更为准确地在 1 901年 1月 1日欢迎新世纪的到来 )登载的评论文章充满乐观的沙文主义色影"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国和她的于孙在 20世纪末将象在 19世纪末一样胜利地经受住严峻考验.到那时,他们将作为一个团结的帝国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荣下去,成为‘人类事业的堡垒’飞然而,就美国工业力量的兴起对英国的霸主地位所形成的长期威胁这问题,该报的判断就冷静多了。在 1 900年 12月 31日的《纽约时报》引用该报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样种忧虑"掩盖英国正在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这一事实,是毫无用处的."

在法国和德国,文化和民族乐观主义也构成了那一时期的主旋律.?论坛报》通篇谈论的都是民主不可避免这一中心话题. 1901年l月5日,该报声称 "今天,有三分之一的人类得到了由法律承认和保证的权利.’同一天,《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中通篇谈的都是科学,甚至包括政治领域中的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希望.它说。"科学使人类看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学得心胸宽阔了在德国,也许是由于它地处欧洲中心的缘故,一般报纸所表现的是对国际事务中的持续冲突的欣赏以及对正在崛起的德国的关注. 19∞年 l月1日,柏林《每日评论报》发表社论说"认识到唯命是从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英国A来说,不啻是有益的一课.届时,我们将以完全不同的姿态面对英国,将受到更多的尊重。"只有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前进报》弹出一个不和谐的意识形态的音符.它对新年和新世纪的贺词是重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它也警告说,"我们都知道,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消灭不会进行得象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或者著名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在 30年以前所想象的那么快."

在这些设计给大众观赏的未来前景中,显然没有任何针对意识形态或制度学说方面的东西.在法国和德国,由于社会主义者已经出现在国会机构中,社会主义才受到认真的对待.但是,就是在法国和德国,人们在公开的谈论中也没有考虑到发生任何意识形态变化的可能性,更不要说意识形态的冲突了.相反,?费加罗报》的一位巴黎评论员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当时的流行看法.他预言新世纪将是一个充满理性而不是充满激情的世纪。 " 20世纪带给我们的将是科学进人社会和私人生活,科学将赋予我们行为的准则"它将是一种光辉灿烂的前景,我很希望看到它的到来.我们希望哺育了我们的 19世纪把愚蠢的仇恨,无聊的争斗和可笑的诽谤统统带走,抛进世纪的无底深渊。那些东西使 19世纪的最后日子黯然失色,有理性的人对它们不屑一顾."

然而,正如后来所表明的一样, 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不仅被意识形态的激情所支配,而且更确切地讲是被种冒充为科学的理论共产主义的激情所支配.确实,至本世纪中叶,在从易北河到堪察加半岛和上海的这片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上,共产主义逐渐流行起来,将 to多亿人民的生活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在西欧,共产党开始夺取政权.在拉丁美洲,共产主义的骚动与反美的民族主义活动溶为一体.在西方世界的知识分子中,在反殖民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既广为流传,又被付诸行动。

利用政治权为,运用新近得到的社会工程(工业主义的兴起使其成为可能)的工具,国家现在变成了社会生活、社会服从和个人忠诚的中心.虽然这种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但它首先以最激烈的形式出现在苏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联是一个信奉国家最终要"自行消亡"的极权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作为 20世纪的重要政治现象的出现,同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兴起有着前呼后应的关系.事实上,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纳梓主义一脉相承,在历史上有联系,在政治上又非常梅似.工业时代的创伤,第一代千百万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的出现,早期资本主义的不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阶级仇恨导致了它们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沙皇俄国和德意志帝国的现存价值观念和政治秩序的崩渍,同时也在刚刚实行了工业化的意大利引起了剧烈的社会震动。所有这一切激发了社会运动,这些运动把对社会的仇恨隐藏在主持社会正义的思想外衣之下,并且声明有组织的国家暴力是挽救社会的工具.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与斯大林的苏联后来进行的那场大战,使许多人忘记了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一种共同信仰的两个派别之间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确实,一个国家宣称自己要一如既往地反对马克思主义,鼓吹前所未布的种族仇恨,而另一个则把自己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宗传人,煽动史无前例的阶级仇恨。但是,两国都把国家看作是集体行动的最高机构,都把残忍的恐怖用作迫使社会就范的手段,都进行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屠杀.两国还采用相似的手段对社会实施控制,例如建立青年团体,培植邻里告密者,对大众宣传媒介实行全面集中的检查等.最后,两国都声称自己是在建设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从列宁和墨索里尼所开创的政治活动中精心学会了很多东西.列宁和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前辈,他们在使用新的宣传于段来发动和动员政治上刚刚觉醒的民众方面更是如此.但是,在谋求极权方丽,三人都是急先锋,而且尤其擅长利用政治热情来组建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他们夺取政权的方法是他们使用政权的方法的出发点。因此,在极权主义国家出现了种新型的政治秩序。

从哲学上说,列宁和希特勒所宣扬的是同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要求对社会实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控制,把他们自己说成是真理的仲裁人,让社会从属于思想意识道德(列宁的道德建立在阶级斗争论上,希特勒的则建立在种族优越论上),并认为为了推进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正当的.在夺取政权和改造社会方面,希特勒是布尔什维克和列宁的细心的学生,他学会了布尔什维克建设支军事化的先锋党的思想和列宁为了夺取最终的战略上的胜利而进行战术上的妥协的思想.从制度上来说,希特勒从列宁那里学会了如何把国家建立在恐怖的基础之上,又如何用秘密警察机器、司法中的株连法和事先安排好的公审来完善国家机器.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逐渐采用了对方的一些主要论调和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采取了利用民族主义口号‘让文职宫僚也穿上矫饰的军装和高谈阔论"大国政权"的勃勃雄心(这使人联想起纳粹的做法)的方法,不断地使他的新统治阶级合法化.希特勒也常常说,且然斯犬林是-头"野兽",但这个苏联独裁者至少是一头"伟大的"野兽,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无比尊重"的"天才人物",如果他再掌权10到 15年,他会使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1 944年发生了反对希特勒的未遂政变之后,纳粹政权使用了与苏联毫无差别的阶级仇恨的语言来证明灭绝德国贵族是正当的.斯大林使列宁主义得出合乎逻辑的结果,希特勒甚至有悖常理地羡慕起斯大林来了,他说,"我常常很痛心地后悔我没有象斯大林那样清洗军官队伍."

实际上,要说希特勒是一个列宁主义者,或斯大林是一个纳粹分子,是毫不夸张的.从类型特征和历史渊源上看,这两位极权领袖的确志趣相投.两个暴君都根据建立一种新乌托邦秩序的武断而又模糊的概念,以自上而下改造社会作为公开宣布的目标,对国家强行实施全面控制。那种改造只有通过直接使用国家机器的力量,打碎传统的社会形式和消灭任何社会自发现象才能成功.这样,极权主义就成了最完美的国家主义的同义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个把国家赞美为历史的最高代理的主要人物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它也使另一个主要人物的权力和影响得到极大的发展。 1 9 17等以来主要限制在原沙俄帝国版图内的共产主义制度现在开始了突飞猛进的扩张。到 1 947年,中欧实际上已成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1949年中国共芦党取得胜利之后,最初也曾宣布它忠实于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制度. 1945年北朝鲜出现共产党政权. 1954年北越也出现共产党政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中,已有10多亿人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整个欧亚大陆几乎都成了共产主义的天下,只有其东西两端的地区仍受到美国势力的保护.共产主义似乎在乘胜前进,也许仅仅由于美国向世界上很多地区投入了大量金钱和军事力量,才使共产主义暂时止步.

更为重要的是共产主义思想精髓的间接传播。在过去徘0年中,依靠国家采取行动来对付经济和社会弊端的倾向四处流行。诚然,在具有更牢固的民主传统的社会中,人们特别注意防止政治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滥用.选择的自由由于公开的政治竞争和宪法的保护而得以保存下来.然而,甚至在高度民主的社会中,认为国家采取行动是促进经济福利和社会正义的最佳途径的看法,也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观点。

这并不是说民主社会主义或福利国家是传播共产主义的用心险恶的招牌。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说的吸引力进行斗争和为共产主义模式提供另一种民主选择的最有效办法.但是,把国家当作救助社会的主要手段的作法间接地提高了苏联制度的地位,因为苏联制度是国家计划和国家指导的社会革新的最典型的样板.

这种趋势不可避免地促使新创立的几十个原殖民地国家最初采用各种各样的国家社会主义建国方针.其中不少国家最初企图从苏联的经验中寻求灵感,并把苏联的经验当作仿效的样板,而上述趋势则大大促进了这种作法。在 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苏联模式是实现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苏联领导人在国外旅行时被赞美之辞和阿i~奉承捧得心花怒放,随意向别人提供怎样走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见。

在先进国家中,相同的思潮在知识界也非常盛行.正如保罗霍兰德在他的著作,许多在 20和 30年代到 2吞枣地全盘接受了共产主义提家莱昂福伊希特万格写道"个巨大的国家的试验设法不让我深感同情.,F象许多积极的宗教领袖-样,美国教友派教徒亨利・霍奇金完全接受了苏联政权是大同世界的花言巧语。他说"当我们观看俄国的这种兄弟关系的伟大试验时,我们似乎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它是以一种完全未知的、耶稣式的方式在进行着。"埃德蒙’威尔逊所看见的则是→个更实在的乌托邦,他说,"在苏联,你会感到你是站在世界的道德之巅,在那里,光明从来不会真正消失.’

在这些知识分子中,苏联式的"民主"被看得与西方的民主同样合理(甚至更合理).几乎无人提及斯大林的极权主义,更不要说对它进行谴责了。西德尼和比阿特丽斯韦布坚持认为,斯大林的统治并不是暴君的统治,"他的权力甚至没有美国国会临时授于罗斯福总统的权力那么大,也没有美国宪法规定每一位总统在4年中所享有的权力那么大。"

对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社会制度的这种五体投地的佩服,甚至把"古拉格".也包括了进去.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的 J . L吉林博士写道 "显而易见,设立这样一种制度为的是改造罪犯并使他重新回到社会中去."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哈罗德拉斯基赞同地写道,他在苏联制度中发现,"人们坚决主张,只要条件许可,囚犯必须过一种完整而自尊的生活。"长期报道苏联情况的记者莫里斯欣德斯在这个问题上则走得更远.报复、惩罚、折磨、苛刻和羞辱在这种制度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萧伯纳甚至在斯大林的劳改营制度中发现了心甘情愿的成分,他写道.在英国,犯有过失的人进监狱时是一个正常人,而出来时则成了罪犯,在苏联,他进监狱时是→个罪犯,而出来时则成了正常人,只是要劝他出狱十分困难罢了.据我所知,他们愿意在那里呆多久就可以果多久."

苏联在 30年代努力建设一个新社会的最初的魅力就是靠这些使人误入歧途的观点反映出来的,斯大林打败希特勒更大大增加了这种魅力.甚至随后而至的冷战也不能使许多西方知识分子从用共产主义改进社会的幻想中醒悟过来。在整个 50年代,甚至进入60年代后,在许多西方大学中,流行的社会观点都是某种形式的"左派观点气由于苏联国内由国家领导的社会实验对知识分子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常常对苏联的可疑之处给于善意的解释.

更常见的情况是,新的正统学说强调首先要用政治指导社会计划。经历过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混乱之后,世界正走向一个新时代。到那时,社会行为将逐渐通过政治手段得到疏导,经济活动将服从于有计划的政治方向.即使许多新的正统学说的鼓吹者也已意识到苏联的现实已经明显地偏离了他们的理想,但他们仍然认为,实现理想的潜力蕴藏在苏联的社会制度之中,因此,苏联代表着未来。

苏联社会制度的表面胜利逐渐产生的重要影响,几乎把 20世纪变成了-个以共产主义的崛起和影响为主的时代.虽然美国在 20世纪已成为最强大的世界大国,美国的生活方式也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巨大魅力,但人们却普遍而不公正地认为,美国在进行一场防御性的阻击战,企图徒劳无益地阻挡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正是由于共产主义传播到中欧和中国,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共产主义成为知识界议论的主要话题,并似乎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吉兆。

然而,共产主义诞生还不到 100年,就已开始衰落.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在共产主义世界内外都已变得声名猿藉.到了 80年代末,为了剌激停滞不前的经济有更高的生产率,为了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反复提出的主张,简直与美国制造商协会年会上提出的主张没有什么两样,于是,根据 1988年8月11日《真理报》的报道,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当时负责马列主义理论的中央政治厨委员)对苏联工人宣布说,当今"主人翁的思想必须是压倒一切的气他又说"灌输所有权的意识是件好事,因为如果一个工人与某种事情有了利害关系,他就可以移山倒海,如果与他没有利害关噩,他就会漠不关心."几乎在同时,政治局委员斯坦尼斯瓦夫・乔塞克提醒波兰工人说"要使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同等程度的改善是不可能的.那些为国民经济多做贡献的人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的好处,拿更高的工资。"为了把这层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乔塞克补充说"这就是经济的无情规律。"就在几个月以前,在共产主义世界的最东边,新任政治局成员胡启立从思想上启发中国工人说."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或者所允许的东西."

在本世纪最后10年的前夕,几乎每个共产党国家都在摸索改革,这实际上等于在谴责马列主义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从哲学上反对共产主义的根本前提。对国家的赞美到处都在让位于对个人、人权、个人创造性,甚至对私人企业的颂扬。

对国家主义的最终背离,对人权的不断重视,对经济实用主义为时过晚的采纳,都标志着观念和基本生活哲学的巨大革命。它很可能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长久影响的转折点。它已经开始影响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很可能到了 2000年1月1日,社会预言家会预言,共产主义的学说对 21世纪的前途无关紧要,只不过将来的预言家做出这种预告是有充分理由的,而 100年前他们的前辈所做的预言则没有充分的根据.

当代共产主义的最后危机突然到来,因此更加富有历史戏剧性.所以,现在应该是提出这样问题的时候了:到底是付么使得在丰世纪这么长的时间内都好象是未来潮流的这一学说与实践衰败了呢9失望、失败,尤其是罪行使最初被看作是现世超度的主要方法的思想、政治运动和社会实验名誉扫地,信誉全无.那么,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些失望、失败和罪行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20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