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傑書信 — 被律政司追討百萬訴訟費 #唐英傑 感無助:為何偏偏會是我?】
2020年7月1日,《港區國安法》實施首日,唐英傑駕駛插有「光時」旗幟的電單車撞向警員,被控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及恐怖活動罪,從那天起,他一直在牢獄之中。
唐英傑是首位被《港區國安法》起訴的被告,被法庭判囚9年,出獄已逾30多歲。在他的信件中透露身在囹圄兩年,已習慣失去自由的生活,但對牆外的世界和未來仍充滿憧憬。他說,最近跟囚友聊天,提及出獄後的人生計劃,他希望考潛水教練和跳傘教練,並打趣道:「你知啦,我好好動嘛!」監房無自由,只有時間不缺,他直言無所事事的生活,反而讓他更了解自己,「都唔知可唔可以用好彩嚟形容,坐監之後令我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想點。」
唐英傑案件由3名法官共同審理,不設陪審團,去年唐就不設陪審團一事向高院提出司法覆核,被裁定敗訴。當時法庭指「唐英傑案」是國安法實施後首案,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故不作任何訟費命令。後來唐不服上訴,遭上訴庭駁回,並判他需付訟費,據《明報》報道,連同申請人身保保護令敗訴的訟費合共超過138萬元。
「真係唔知點算,好無助⋯⋯百幾萬,唔係百幾蚊。」就算往後的人生有目標、有計劃,龐大的訟費成為人生的最大障礙。唐英傑在信中多次提到「無助」、「唔知點算」。他目前未能承擔該筆費用,同時困在囚牢,前路茫茫,不知可以做甚麼⋯⋯
他在信中自艾:「當時第一個被告國安法嘅係我,第一個針對國安法嘅不公而上訴的又是我,第一個無陪審團而開審的case(國安法案件)又是我,點解會是我?」
堅持上訴為公義 惜事與願違
唐英傑說對結果始料不及,回想當天提出司法覆核和上訴的決定,他坦言當初只為堅持理念,因得知國安法案件不設陪審團,擔心對之後的被告構成不公,因此堅決提訴,「可惜事與願違,我被判敗訊。諗唔到香港變成咁,最後連我的案件都被判敗訴。」
翻查判詞,唐英傑去年就國安法案件不設陪審團提司法覆核敗訴,原本法庭指該案具公眾利益,故不須支付訟費。不過後來他提出上訴遭駁回,法庭當時的判詞指原判已無可爭辯,以公帑處理該訴訟並不合理,因此他被判訟費命令。據《明報》報道,單單是陪審團司法覆核上訴一案的訟費已逾73萬,並限定於今年3月14日還款。
唐英傑在信中流露不安,同時勸勉港人好好生活。
與唐英傑在獄中相識的好友阿木形容,唐英傑為人有義氣,在獄中願意為不公義發聲。阿木憶述,他初到牢獄,曾揭發身邊囚友騙取金錢,惟事後遭囚友針對,而唐英傑是唯一一個站出來支持他的人,「當時我啱啱入石璧,英傑冇問任何嘢第一時間就幫我講好說話。」阿木又說,唐英傑為人率直,活在陌生的監獄,唐英傑或是最能讓他放心的人,「一個大家都帶着面具嘅世界,同佢相處非常舒服。」
唐英傑在信中雖然抱怨了一輪,最後仍勸勉港人要好好生活,「點都好日子還是要過的,大家都加油啦」。
延伸閱讀
亂世社工陳虹秀:站在大道是對法治的一點信任 【編按:去年八.三一,「陣地社工」成員陳虹秀在灣仔被控參與暴動,2020年九月廿九日區域法院續審。法官沈小民指,控方證據不足以顯示陳虹秀的行為參與非法集結,更遑論暴動,裁定陳的案件表證不成立,當庭釋放…
國安法被捕中四生青春夢碎 何忻諾希望我城還有「盼望」的權利 何忻諾(Yanni)今年十七歲,正讀中四。 人生若分四季,少年十六、十七時,該是春天。遺憾地,她還未碰到初夏,便一下子墮入寒冬。 今年七月二十九日晚上,Yanni由沙田出發往大圍見朋友,出門不久便被警…
初選五十三分之一 溫柔的民主反抗者李芝融 大搜捕之後,我們不再有任何期望。一條法律一分為二,可預見再沒有「反對派」。之前已是弱勢中的弱勢社福界,失去了議會,公民社會如何尋求改變?…
【唐英傑案】駁回唐英傑不設陪審團覆核申請上訴庭:律政司享獨立檢控權 陪審團不是一個必然的權利 高等法院早前拒絕受理首位國安法案件被告唐英傑就審訊不設陪審團的司法覆核申請。唐英傑其後上訴有關決定,上訴庭今日頒下裁決。上訴庭駁回唐英傑的申請,案件將於明天正式開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