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纽约1983-1993》摄影展

《艾未未纽约1983-1993》摄影展

 

  时间:2009年1月2日-4月18日/10:00-18:00(法定假日及每周一休息)

  地点:三影堂攝影艺术中心/北京草场地155号

  电话:+86 10 6432 2663 / 6431 9063 / 6431 9693

  (以下图片转自三影堂及互联网)

  

  展览海报

  

  展览场地

  

  艾未未每到一处均有拍摄记录的好习惯

  

  [三影堂]主持者荣荣与映里夫妇

  

  顾长卫也到场参观

  

  开幕式室外现场

  艾未未的話

  这些照片,是我在纽约的1983年至回到北京的1994年拍摄的,前后十年的时间。那时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总是闲着,随手拍了一些遇见的事,去过的地方,熟悉的人,我的周围的住地、街道和城市,打发每天的闲散时间。

  一晃20年过去,纽约已经不是当年的纽约,下东城的东村的面貌全变,照片中的很多人已经不在世,当年常在一起的人,也早已面貌全非,不再亲近往来,不再是朋友,各奔东西。这里所涉及的人,大多并不知道有这些照片存在。今天,平淡地面对过去,它们都不再真实。既确定而又不真实,毕竟任何的现实都是变化中的事实,是漫长的时间中不确定的片刻,现在总是覆盖着过去,未来也不将理会今天。

  我陆续整理出一些照片,不是为了记忆,它不重要,那段走过来的路,不必是那一条,也可能走向另外一方。那些曾认识的人,也大可不必认识,人性本身孤独,一起时或许快乐温暖,之后想起来难免可疑。我整理它们,是因为这些图像本身始终是一个真实的物质存在,那些游离在相纸上的化学物质固定一处,不再游离,在黑暗中形成了秩序。它们在我这里,它所涉及的人和事件,包括我的过去,早已不重要了。

  生活在过去的50年中,很像是一片落叶,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但最终还是会落在某个角落。图片出现的方式和秩序也会是如此,杂乱无章的,有些思路好像只有混乱时才可以清晰。

  今天我依然手不离相机,习惯性地按下快门。应该说明的是,我既无兴趣于摄影,也不太在意所拍之物,它始终是与我的存在并行的另一个现实,每当再看到这些照片,总是发现陌生感大于熟悉感。

  艾未未作品

  (1983-1994)

  

  [1]/顾长卫(1989)

  

  [2]/顾长卫(1989)

  

  [3]/陈凯歌(1986)

  

  [4]/陈凯歌(1988)

  

  [5]/陈凯歌

  

  [6]/姜文(1986)

  

  [7]/自拍(1986)

  

  [8]/自拍(1986)

  

  [9]/美国诗人金斯堡(1986)

  

  [10]/美国诗人金斯堡(1986)

  

  [11]/美国诗人金斯堡(1988)

  

  [12]/冯小刚(1986)

  

  [13]/自拍(1986)

  

  [14]/胡咏言与谭盾(1986)

  

  [15]/谭盾(1986)

  

  [16]/雕塑家王克平(1985)

  

  [17]/雕塑家王克平(1985)

  

  [18]/艾未未与诗人严力(1986)

  

  [19]/美国摄影家弗兰克与诗人金斯堡(1988)

  

  [20]/谢德庆(1987)

  

  [21]/诗人北岛(1986)

  

  [22]/美国诗人金斯堡与中国诗人北岛(1987)

  

  [23]/袁运生(1986)

  

  [24]/陈丹青(1992)

  

  [25]/栗宪庭等

  

  [26]/马晓晴(1992)

  

  [27]/王姬(1992)

  

  [28]/画家何多苓与诗人翟永明(1992)

  

  [29]/导演吴天明(1992)

  

  [30]/刘小东(1992)

  

  [31]纽约(1987)

  

  [32]纽约(1987)

  

  [33]天安门(1994)

  

  [34]1995年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50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