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翻译稿,转载请知会
https://edition.cnn.com/2022/03/25/china/china-covid-frustration-exit-plan-intl-hnk-mic/index.html
CNN香港,3月25日
中国民众已经被世界上最严厉的防疫政策折磨了整整两年。
以严管出入境,健康码追踪,频繁的核酸检测和封城等不便为代价,中国民众得以从海外肆虐的疫情中幸免。
然而,中国政府对最近一次疫情爆发的控制不力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片骂声,被防疫政策折磨的筋疲力尽的民众们开始纷纷质疑北京的清零政策是否有意义,这类质疑声也首次进入了主流媒体的视线。
上周末,在社交媒体上流出了深圳民众的抗议视频,原因是他们在小区里被隔离的日期比预定延期了数日。
“你们不能这么做!我们需要吃东西和付房租!”视频中,一名男子以极度痛苦的语调向站在高高的塑料隔离带后的防疫工作者喊道。
“解封!我们要求立刻解封!”第二个视频中,好几个人一齐大喊道。
另一方面,本月早些时候,在邻近深圳的广州有数千名民众为了躲避紧急封锁争先恐后地从一个交易展览会场逃离。在发现一起阳性病例后,有些人为了避免被关在会场内甚至直接从栅栏上翻了出去。
在中国两年多的抗疫史中,这些场景是前所未见的。尽管很多人依然支持抗疫政策,但上面的场景并不是民众态度开始转变的唯一迹象。有数百万人正在被隔离,病例数每天都在攀升,这是自2020上半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爆发。
与病毒共存的阻力
尽管凭借着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了控制,可是政府还在不断推出极端的防疫政策。
根据统计,本月总病例数已经达到了56000,患者分布在28个省份。尽管还不清楚重症患者的比例,但自本次爆发以来,官方仅报告了两例死亡。本月早些时候,当总病例数还停留在29000时,官方报告称其中95%是轻症或无症状患者。
一些中国民众似乎开始认为频繁的健康检测比疾病本身更影响生活。
上周三,在中国最热门并被政府严密监视的社交平台微博上,一个关于为何中国不像其他国家一样解除封锁与病毒共存的问题以5亿次的浏览量攀升上热搜第一位。
置顶的链接是一段访谈,国家卫健委的专家小组在采访中强调中国必须坚持清零政策以保护易感染人群。
这种高调的宣传本身就与政府以前处理类似问题的做法截然不同。
例如去年夏天,上海的传染病学专家Zhang Wenhong仅仅只是委婉地提了一下中国需要找到一条和病毒共存的道路,就遭受了网络上民族主义者的猛烈抨击。
而现在,全国大片地区的民众由于防疫政策日常生活处处受限,这类视频却被公开传播。
位于吉林省和河北省的四个城市,有至少2500万人正处于隔离中,在富裕的一线城市上海和深圳,还有不计其数的民众遭受小区封锁或居家隔离。
极端防疫政策的代价
周三,一起死亡案例赤裸裸地揭露了极端防疫政策的代价。一个哮喘发作的护士被好几家医院反复拒诊,最后死亡,这其中包括她任职的上海东方医院。
在周五发布的一份公告中,医院方称当该护士家属开车载她过来时,急诊室正因消毒作业而临时关闭。上海好几家门诊和急诊室都因发现阳性病例而关闭。
上海卫健委主任Wu Jinglei向护士家属表达了哀悼,并立誓使医院在消毒期间减少对正常诊治的干扰,尤其是对急诊的干扰。
本周早些时候,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上海居民缺少常规医疗资源和生活用品的报告。上海著名的张姓专家注意到了这些信息,并呼吁政府“在将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周四,上海华山医院的传染病中心主任张先生在自己的认证微博账户上写道:“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迄今为止对抗新冠取得的成绩会大打折扣。”
本周四上海报告了1609例新增新冠病例,这是上海迄今以来面对过最严峻的疫情爆发。尽管官方否认了要对2500万民众采取封城政策的消息,许多居民对CNN透露越来越多的社区被临时封闭并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核酸检测——这是“滚动封城”战略的一环——这些措施对应了本周三上海地方官员发誓要“强化防疫措施”的言辞。
尽管在这样一座全国基础建设做得最好的城市,居民们依然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物资短缺,这是由于封锁是无预警进行的。
“我要怎么购买食品杂货?……孩子吃的药已经用完了……我们要怎么在无法取得医院处方的情况下网购呢?”一位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他声称他们的小区已经被封闭15天了。
另一个网民抱怨她听从国家食物充足,无需抢购的号召没有屯粮,结果现在家里的东西已经吃完了。
“他们只说会有充足的食物,但是没说运送人手不足。”她写道。
本周三,上海市卫生官员回应了嘉定区民众询问的关于如何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他们称政府正“尽一切努力”使居民们可以通过网购或集采的方式获得食品和日用品。他们还补充说,当发现阳性病例时,对映小区的封锁时间会延长,以便重新开展筛查工作。
结论
政府对于民众提出的何时结束清零政策问题,态度显得含混不清。
在周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政府方流行病学专家Liang Wannian表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清零政策,同时等待疫情出现转机:海外疫情势头减缓,病毒突变后危害减轻,更好的医疗方案问世或研发出有效疫苗。
“在这些情形下,我相信我们会持续评估中国疫情的状况,并采取灵活的措施应对疫情。“他说
但对那些正盼着封城早日结束的中国民众来说,这些话并不能起到安慰作用。
一位上海民众所住的大楼被延期解封,他焦虑地在微博上写道:“难道统治者一点教训都没学到吗?疫区民众要付出的代价无穷无尽。”
译者的话
又一篇紧跟时事的分析稿。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权衡防疫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多人对政府的极端防疫政策不满,当然——中国政府不负众望,又一次在关键问题上模糊发声,置民怨于不顾。
上海护士的例子很好地折射出中国防疫政策的荒诞——防疫本是为了保护民众生命,现在变成牺牲民众生命来防疫。官员事后赌咒发誓对死难者家属有多少实际意义?食物充足,运力不足,民众还不是一样要挨饿?作秀给谁看?给领导人还是给西方?清零政策会不会成为新时代的大炼钢铁,本质只是一场秀?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