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香港保卫战(下)荣耀终归于香港

港英政府于1922年制定的《紧急情况规例条例》最后一次动用,是在1967年香港亲共团体试图将文革运动引进港区的六七暴动期间,而这项紧急法案制定的初始,是针对当年在港发生的有中共红色背景的罢工。

1938年,侵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部海岸,7月港英政府通过《紧急条例》积极备战,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8小时,香港遭到日军突袭,驻港英军、加拿大、印度军及国军和香港民众积极参战,谱写了二战史上最为悲壮的香港保卫战。

香港进入紧急状态的法律适用,从来都是为抵制极权外侵、为保护香港本土文化与民意。而今天的港府欲动用紧急法,不是针对西来幽灵中共,反而针对港民,这是开历史倒车,港人会比对待当年抗日更为彻底和坚决的意志而予以反击。

(接上文)

历史不会遗忘

抗战时期的香港起到了物资运转枢纽和巨额款项输送渠道的重要作用。国民政府在港设有专门机关负责对外采购和对内输入军用物资。军政部、贸易局、交通部、中央信托局都有驻港办事处。抗战初期,约75%的外援物质都是从香港经广九铁路运送到广东和全国各地。九龙启德机场每天都有定期航班飞往重庆运输大量物资。

日本就香港物资运输问题不断向英国施压,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港英政府明确向日本表明,运输物资是合法的。1939年7月,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不得不宣布香港禁止军火、石油等物资的运输。

战略物资运输不得不改变方式,一是从九龙半岛的沙鱼涌秘密走私抗战物资;二是将海外援华物资用轮船经香港运往越南或缅甸,再从公路运往内地。但截至1940年5月,仍有仍有382辆卡车和60架飞机是从香港直接运送到中国的未沦陷区。

8752 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