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最近因事去过鲁西南某县某乡,与当地人进行过一些交流,对当地人的思维有了一点了解。
本人曾在高速路口收费站处眼见有男司机插队,被后车女司机斥责后,向后车投掷垃圾。路上还见有人穿拖鞋跷腿骑电动车。一辆摩托车上载两大人两小孩的情况也有时可以看到。
当地要彩礼的风气十分普遍,正所谓越穷越要。某地更有”万紫千红一片绿”的说法:一万张紫人民币(5元)、一千张红人民币(100元)、数额不定的绿人民币(1元),即15万以上。
村人有一点非常纯朴的共识:政府可以贪污,但要少贪点,让老百姓也多得点好处(即改善民生)。村人自身却根本不关心维权,称近期城里某地维权者为”闹事的”,并且刻意不对该话题进行过多谈论(至少是在外人面前)。虽然没有明说,但本人心知肚明:怕外人看不起本地。也就是说,维权无用、只会破坏当地形象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本人多年前曾在当地乘车路过一工厂,其门口有人打横幅、放哀乐,同乘的当地人说这些人很好收拾:只要给一部分人一点好处,就能将其分化,再把带头的一抓,就摆平了。这与曹禺《雷雨》里的办法别无二致。
当地有人上初中的小孩遇害,但当地公安认定属自杀,遂不再管。村人找电视台曝光此事,但事情很快失去热度。最后失去孩子的父母让村人拐来了外地一小孩,当自己孩子养。
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刚回来,用着苹果手机,其家中长者略显不悅(估计是当着外人面不好发作),说生在中国就该用中国货,而且正打着贸易战,该用华为,不该给美国钱。这年轻人当过童工,上过军校,现在在外打工,回老家后只知道看抖音和B站,不常与老人沟通,老人对此颇有微词。
宗族观念也在微信里有所体现:许多家族一家人在一个微信群里。在本人请求之下,一人给我看了他的手机。在他朋友圈,粉红言论无处不在,文字虽毫无理性,却处处获得一片支持。
至于当地的娱乐活动,主要还是闲聊,并且十分热衷于谈别人私事。很多人家里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主要还是看电视。河南卫视《武林风》很受欢迎,原因是不只是人好凑热闹看打架,还因为能看打洋人,看到中国人胜了,村人也十分自豪。当地电视多年以来播央视一台7点《新闻联播》放完后不放《焦点访谈》,明显是为了维稳。
民房墙上、大广告牌上诸如反腐倡廉、打黑除恶、热爱党国、反邪教、依法纳稅、落实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已经不见)之类的政治宣传标语十分普遍。前些年当地还要求把临街的房屋全刷成黄色,连盖房剩下的一垛砖垛也给刷了,现在大部分已经褪色。对政策执行的盲目性可见一斑。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是我跟当地几个村人聊到英语,我说红茶是black tea,他们认为我一定是说错了,存心逗他们。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