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一些粉红朋友的面对面口头辩论过程中,我经常是处于劣势的,有一种被说的哑口无言的感觉。但是,事后仔细一想,他们那些在当时我无法反驳,或是反驳的很差的观点:比如,“中国人素质低,人口多,不适合民主”“中国需要像西方国家一样血腥积累才能民主”——我实际上都是懂得如何反驳的,只是当时没有想清楚。究其原因,当时的我之所以被弄的狼狈不堪,不是因为我不懂如何反驳,而是因为日常对话中,留给我思考的时间只有短短几秒。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组织出对于这样宏大议题的反驳意见,并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对我而言实在太难。几乎不经思考说出口的东西,我自己都马上觉得那是有问题的,因而说出口的瞬间就有着强烈的挫败感。我的朋友则多数时候属于表达观点的一方,且充满自信。而我一般属于在反驳的一方。在观看那些外交部发言人,反对香港运动者与别人的辩论视频时,他们似乎也往往总能以这种同我的朋友感觉上很像的说话方式取得上风。
因此,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在日常口头的讨论中,留给双方的思考,反应时间只有短短几秒。因此,谁是更多的在提出观点的一方,在日常辩论中就越会占据优势。谁是反驳的一方,谁就会越被动劣势。提出一个观点所花费的脑力和精力,是要远远少于去反驳一个观点的。甚至,如果反驳方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在他说出口的那一刻,说不定他自己就先开始怀疑,检讨自己了——自然就会显得迟疑不定,结结巴巴,支支吾吾。而提出观点的一方,则可以不停罗列自己的观点,口若悬河,占据上风。
还是说,和谁在提出观点无关,仅仅和谁更“认真”,谁更情绪化有关呢?
—————————————
请注意,可能是我的表述不够清楚,我并不是想来讨论该如何回应那些观点的。我想讨论的是:在只有短短几秒钟思考时间的日常辩论中,什么样的人,说话方式,容易占到上风,或是容易处于劣势呢?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