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反共的抗战老兵──我所认识的杨浚彦先生

笔者曾于国家图书馆查找抗日战史资料,发现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珍贵史料,然而此书在各大书局中却未发现贩卖,因此联络作者想购买此书。 2009年,笔者与友人一同拜访作者杨浚彦先生,因此发掘了这位现已高龄九十九岁,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佛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早年经历

据杨先生说,他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出生于河南洧川县的苗庄村,家中原来是十多口的大家族,但父亲早死、家道中落,家中生活变得贫苦,但他十分努力用功,就读小学时成绩数一数二,毛笔字频得国学名儒刘和顺老师的赞美。

虽然受教育的时间不多,但他深受家族传统及一生拜佛行善的母亲影响,母亲时常告诫杨浚彦为人要能吃苦、忍耐、乐于助人、不能求非分之财。杨浚彦多次拾获财物,母亲都要他到原地附近沿路大呼让人认领,真的无人来认他就只得放回原地。

杨先生曾回忆当时家族教育的状况,他说,民国初年时,稍微大一点的家族中必定会有两个重要制度:家族公有的墓地及家、族谱,亦会留下良好的家族遗训、家规,而子孙们也都凛遵祖宗训示,担心作恶会愧对先祖。同时村庄内处处都是历史文化古迹,部族村落中不时会有杨家将、岳家军等古代经典戏曲故事上演,乡里居民不管教育程度如何,都会唱几句古诗词。民初时的人们在道德观念上及文化素养上都有着一定的水平。

拜别母亲 从军入伍

杨浚彦说,自己小学读到一半就因家贫,不得不辍学打杂工维持家计。后来抗日战事逼近,年岁难过,他只得在十五岁时拜别母亲出外谋生,与兄长二人在陕西一家面店当杂工维生。

虽当年受教育不多,但他秉持着家训刻苦耐劳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深得老板信任。虽然生活艰苦,杨浚彦仍在工作之余勤学自修,读书遇到生字只得读偏旁或是向人请教。久而久之,他已能通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经典著作。

30635 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