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獻給(所有)逃亡者的歌

自序:
今上昏庸無道,百姓生活貧瘠,為理想信念,遠離故園。而逃難、流亡從來沒有遠離這片土地。古有“衣冠南渡”,近有中日戰爭、國共內戰帶來的“西遷”“南遷”,中共建政後的“偷渡潮(逃港)” “黃雀行動”以及至今仍在發生的“脱港潮”。時值歲末,進來讀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有感,特地為近年肉身翻牆或是逃離香港的朋友做此歌。

夜深沉,
人難寐,
窗外雨霏霏,
朔風蕭瑟春未回,
遙望桑梓滿襟淚。
流浮山前海滄茫,
漂泊人何時能歸?

異鄉山,
異鄉水,
要怎樣陶醉?
天下興亡百姓苦,
去國尚思戍輪臺。
川壅土潰,終必有
革命薪火代傳。
劍影,不昨日,
鐵馬冰河入夢來。

流浮山:
當年逃港者上岸地點,被稱作“偷渡聖地”。不成想,半個世紀後香港人也要踏上逃難的旅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83%E6%B8%AF維基百科–逃港–“紀念”部分)

去國尚思戍輪臺:
輪臺,陸游原意指邊塞。我想引申為深港邊境或者自己家園的“邊境”——家門、校門等,也想指輪臺所在的新疆,表明為維吾爾族等當地原住民守護家門,一同抵禦中共之意。因此,陸游原句“尚思為國戍輪臺”的“為國”實在不恰當,在此改成“去國”。

我原先想寫詩,但文學功底淺薄,詩不像時,詞不像詞,獻醜了。
拜託各位斧正~
如果誰會譜曲就更好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