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经济又要崩溃了?凶相毕露 50年代抢劫重演
阴损手段 逐步蚕食
五
对于占据半壁江山的私营企业这块肥肉,当局自然不会任其自由发展脱离自己的手心,现在“割韭菜”时机已到,于是实质是抢劫的二次公私合营的出台也就顺理成章了。2018年,一个自称是“资深金融人士”的吴小平撰文鼓吹“中国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应逐渐离场”。此“小平”非彼“小平”也,不过一介名不见经传的草根耳,尽管他给自己堆砌了众多华丽的唬人头衔。但此石破天惊的短文,犹如八级地震,立刻在私有企业间引起剧烈的震荡。一个半瓶水局外人的一篇不经意的网文,能让众多企业家犹如面临灭顶之灾的深渊,惊慌失措乱了方寸,狼奔豕突随时准备拔腿开溜,可见当前这个经济生态已恶化到了何种地步?不过也有人忧心忡忡道,“如果他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官方代言,言人所不能言呢?”
其实,当局觊觎私企并非始于今日。作为极权独裁政权,他们时刻都在琢磨如何将所有民众牢牢的掌控在他们的手心里,而用经济办法,有时候甚至比直接动用政治、国家机器和武力手段更有效。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人权状况人们还记忆犹新,不仅农民被圈在农村动不得身,就是城市居民也被一纸户口和“单位”牢牢地捆绑在原地,没有任何迁徙、择职、换工作的自由。许多夫妻两地分居数十年不能“调”到一起,任何人只要离了所在“单位”,在社会上就完全无法生存。每一个人的事业、前途、命运,甚至婚姻、健康,事无钜细都掌握在组织和单位手里,没有任何个人选择的余地,这也是极权独裁政权控制百姓最有效的手段,从前苏联到金家王朝的朝鲜都是这个路数。所以任何人都只能做驯服工具,不得有任何丝毫的不满和反抗,否则根本不需动用专政手段,只要停了你的工作,不发工资,就只有死路一条。
有人曾以《敢踢蒋介石的刘文典反右时怎没了脾气?》为题的博客,津津乐道地讲述当年与蒋冲突而猛踹其肚皮的轶事,似是有种的真汉子。可在1957年的反右中被划为“中右”后,他别说以当年的勇气去踹毛,就连面对任职的云南大学校长和系主任,他也不敢造次。起初他的检查“避重就轻”,批判漫不经心,既然自己不肯“脱裤子”,那么组织就强行“割尾巴”了。经一轮又一轮的“群众大批判”后,刘文典终于身心疲惫,倒了,终于在批斗会上低头“认错”,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我的问题最严重,我需要改造。”昔日大师,低下了高贵的头,完成了随波逐流的自我作践。当然,同时,他的精神和生命一起走到了尽头,1958年7月一个深夜,他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
一向刚强固执的刘文典,为什么平生第一次违心忍辱地作自我批判呢?怕断粮!三十年代的刘文典,可以“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即使被开除了,也不愁没地方继续工作,所以他能够“不畏强权”,连老蒋也敢踹;但五十年代的刘文典,工作都是统一安排,组织安排什么你干什么,本校开除你就等于全国没你容身之地,口粮就彻底没地方领了,怎还敢跟领导“斗气”,更别说“踹人”!当然还有怕杀头和被侮辱。这就是用经济手段控制人有效和厉害的缘由。当年他敢踹蒋,虽是刚烈,可也深知绝对安全,蒋可怀恨,却不能把他怎样,既不能办他,也夺不去他的饭碗。
六
新一轮的“公私合营”在本质上与一个甲子前的没有区别,都是巧立名目的非法掠夺,但在具体操作上却更隐蔽、更有欺骗性,难度也远大于前一次。当局无法如上次一样以血腥屠杀的恐怖来威慑,而且无法公开阻止私营业主的合法移民和资金的出逃,只能以见不得人的阴损手段逐步蚕食。
夺取民间财富是一场革命,虽然看不见硝烟,刀不血刃,往往伴随的是家破人亡。自去年以来,全国稍具规模的民企老板出境受限,被关门“打狗”,其实有远见的私营主早已资金外逃。
老谋深算、能看到十步以上棋路的李嘉诚绝非浪得虚名,他居安思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危机,于是在他人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时已开始布局并实施了“大撤退”,不停抛售旗下产业,赶在新一轮“公私合营”的“打土豪、分田地”之前,顺利完成了名下资产的战略转移。许多人以此判定李嘉诚撤资的英明,自然同时也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于是2015年9月15日,新华社了望智库发表了署名“罗天昊”长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文章提及“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这篇文章的流氓逻辑是你在我这里赚了钱,就由不得你说走就走。按罗天昊的说法是因为权力帮助过李嘉诚,所以他应有感恩之心,不能过河拆桥。这种公然对私营业者、对资本家的仇恨的言论,居然获得了朝野一片欢呼和支持。殊不知“不要让李嘉诚跑了”这种几乎是绝望的恐怖嚣叫,引起了比李嘉诚撤资更大的恐慌,这种赤裸裸的黑道威胁,人们都知道藏在背后的杀机,再不跑,就晚了!犹如一家正在遭遇挤兑风波的银行,这时候贴出一张限制取款的告示,只会刺激储户更疯狂的挤兑。
李嘉诚与权力的合作或是合理合法的,或是有原罪的。若是合理合法的,则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承诺的优惠,是两厢情愿、互惠互利的合作,也就谈不上谁欠谁。李嘉诚赚到金山银山,那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如何重组、撤资都是个人自由,他人想拦也拦不住。而如果权力与李嘉诚的合作是带有原罪的,既然是双方合作,就不能只问李嘉诚一方,没人相信权力会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首先就要查处的是权利的腐败。于情于理于法,都没有理由阻挡李嘉诚的撤资,又不能不顾国际舆论,对李嘉诚这样有国际影响和声望的大亨耍流氓动粗,公然撕下脸皮,像绿林好汉一样让其留下“买路钱”,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将捞得“盆满钵满”的财富堂而皇之地带走,除了在心里暗暗骂娘,竟无计可施。
直到现在才看清真相者则为时已晚矣,中共出台了多项政策阻止资金出逃,资金的控制与人的控制都在加强,银行对百万美元以上的存款都已在控制之中,已难以抽资难以抽身。说到底,大部分、尤其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块头私企,其发家致富都和官商勾结分不开的,中小私企也几乎没有屁股干净的,这与“无官不贪”的政界官场真是相映生辉,这也是其原罪。对此当局和业主们都是心知肚明的,因而当局想办谁,谁就难逃,这和官场上只要提溜一个出来没有一个是不贪的一样。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不义之财都是利用共产党的权得来的,共产党现在用权再以“割韭菜”甚至“砍树”的办法夺回去,于理于法并无不可,也是易如反掌。私营主如果为了保命,只有乖乖地交出手中的财富,否则就会大祸临头。

阴损手段 逐步蚕食
五
对于占据半壁江山的私营企业这块肥肉,当局自然不会任其自由发展脱离自己的手心,现在“割韭菜”时机已到,于是实质是抢劫的二次公私合营的出台也就顺理成章了。2018年,一个自称是“资深金融人士”的吴小平撰文鼓吹“中国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应逐渐离场”。此“小平”非彼“小平”也,不过一介名不见经传的草根耳,尽管他给自己堆砌了众多华丽的唬人头衔。但此石破天惊的短文,犹如八级地震,立刻在私有企业间引起剧烈的震荡。一个半瓶水局外人的一篇不经意的网文,能让众多企业家犹如面临灭顶之灾的深渊,惊慌失措乱了方寸,狼奔豕突随时准备拔腿开溜,可见当前这个经济生态已恶化到了何种地步?不过也有人忧心忡忡道,“如果他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官方代言,言人所不能言呢?”
其实,当局觊觎私企并非始于今日。作为极权独裁政权,他们时刻都在琢磨如何将所有民众牢牢的掌控在他们的手心里,而用经济办法,有时候甚至比直接动用政治、国家机器和武力手段更有效。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人权状况人们还记忆犹新,不仅农民被圈在农村动不得身,就是城市居民也被一纸户口和“单位”牢牢地捆绑在原地,没有任何迁徙、择职、换工作的自由。许多夫妻两地分居数十年不能“调”到一起,任何人只要离了所在“单位”,在社会上就完全无法生存。每一个人的事业、前途、命运,甚至婚姻、健康,事无钜细都掌握在组织和单位手里,没有任何个人选择的余地,这也是极权独裁政权控制百姓最有效的手段,从前苏联到金家王朝的朝鲜都是这个路数。所以任何人都只能做驯服工具,不得有任何丝毫的不满和反抗,否则根本不需动用专政手段,只要停了你的工作,不发工资,就只有死路一条。
有人曾以《敢踢蒋介石的刘文典反右时怎没了脾气?》为题的博客,津津乐道地讲述当年与蒋冲突而猛踹其肚皮的轶事,似是有种的真汉子。可在1957年的反右中被划为“中右”后,他别说以当年的勇气去踹毛,就连面对任职的云南大学校长和系主任,他也不敢造次。起初他的检查“避重就轻”,批判漫不经心,既然自己不肯“脱裤子”,那么组织就强行“割尾巴”了。经一轮又一轮的“群众大批判”后,刘文典终于身心疲惫,倒了,终于在批斗会上低头“认错”,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我的问题最严重,我需要改造。”昔日大师,低下了高贵的头,完成了随波逐流的自我作践。当然,同时,他的精神和生命一起走到了尽头,1958年7月一个深夜,他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
一向刚强固执的刘文典,为什么平生第一次违心忍辱地作自我批判呢?怕断粮!三十年代的刘文典,可以“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即使被开除了,也不愁没地方继续工作,所以他能够“不畏强权”,连老蒋也敢踹;但五十年代的刘文典,工作都是统一安排,组织安排什么你干什么,本校开除你就等于全国没你容身之地,口粮就彻底没地方领了,怎还敢跟领导“斗气”,更别说“踹人”!当然还有怕杀头和被侮辱。这就是用经济手段控制人有效和厉害的缘由。当年他敢踹蒋,虽是刚烈,可也深知绝对安全,蒋可怀恨,却不能把他怎样,既不能办他,也夺不去他的饭碗。
六
新一轮的“公私合营”在本质上与一个甲子前的没有区别,都是巧立名目的非法掠夺,但在具体操作上却更隐蔽、更有欺骗性,难度也远大于前一次。当局无法如上次一样以血腥屠杀的恐怖来威慑,而且无法公开阻止私营业主的合法移民和资金的出逃,只能以见不得人的阴损手段逐步蚕食。
夺取民间财富是一场革命,虽然看不见硝烟,刀不血刃,往往伴随的是家破人亡。自去年以来,全国稍具规模的民企老板出境受限,被关门“打狗”,其实有远见的私营主早已资金外逃。
老谋深算、能看到十步以上棋路的李嘉诚绝非浪得虚名,他居安思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危机,于是在他人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时已开始布局并实施了“大撤退”,不停抛售旗下产业,赶在新一轮“公私合营”的“打土豪、分田地”之前,顺利完成了名下资产的战略转移。许多人以此判定李嘉诚撤资的英明,自然同时也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于是2015年9月15日,新华社了望智库发表了署名“罗天昊”长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文章提及“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这篇文章的流氓逻辑是你在我这里赚了钱,就由不得你说走就走。按罗天昊的说法是因为权力帮助过李嘉诚,所以他应有感恩之心,不能过河拆桥。这种公然对私营业者、对资本家的仇恨的言论,居然获得了朝野一片欢呼和支持。殊不知“不要让李嘉诚跑了”这种几乎是绝望的恐怖嚣叫,引起了比李嘉诚撤资更大的恐慌,这种赤裸裸的黑道威胁,人们都知道藏在背后的杀机,再不跑,就晚了!犹如一家正在遭遇挤兑风波的银行,这时候贴出一张限制取款的告示,只会刺激储户更疯狂的挤兑。
李嘉诚与权力的合作或是合理合法的,或是有原罪的。若是合理合法的,则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承诺的优惠,是两厢情愿、互惠互利的合作,也就谈不上谁欠谁。李嘉诚赚到金山银山,那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如何重组、撤资都是个人自由,他人想拦也拦不住。而如果权力与李嘉诚的合作是带有原罪的,既然是双方合作,就不能只问李嘉诚一方,没人相信权力会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首先就要查处的是权利的腐败。于情于理于法,都没有理由阻挡李嘉诚的撤资,又不能不顾国际舆论,对李嘉诚这样有国际影响和声望的大亨耍流氓动粗,公然撕下脸皮,像绿林好汉一样让其留下“买路钱”,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将捞得“盆满钵满”的财富堂而皇之地带走,除了在心里暗暗骂娘,竟无计可施。
直到现在才看清真相者则为时已晚矣,中共出台了多项政策阻止资金出逃,资金的控制与人的控制都在加强,银行对百万美元以上的存款都已在控制之中,已难以抽资难以抽身。说到底,大部分、尤其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块头私企,其发家致富都和官商勾结分不开的,中小私企也几乎没有屁股干净的,这与“无官不贪”的政界官场真是相映生辉,这也是其原罪。对此当局和业主们都是心知肚明的,因而当局想办谁,谁就难逃,这和官场上只要提溜一个出来没有一个是不贪的一样。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不义之财都是利用共产党的权得来的,共产党现在用权再以“割韭菜”甚至“砍树”的办法夺回去,于理于法并无不可,也是易如反掌。私营主如果为了保命,只有乖乖地交出手中的财富,否则就会大祸临头。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