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与南泥湾鸦片大略

陕甘宁边区的鸦片问题向来笼罩在迷雾里。这一领域最为人所知的文章大概是民国学者陈永发先生的《红太阳下的罂粟花》。可惜陈永发先生这篇文章出版时间太早,很多证据都没有发掘。但就算是这样,这篇文章仍旧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中共的鸦片问题。

中国有研究者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利用了中国的档案馆管理的漏洞,得以接触了一大批资料,并辅以大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出版发行的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详细的考证。但有鉴于品葱的排版不适合刊载学术类文章,所以本人将不发表这篇详尽的考证文,只是根据这篇文章已经其他相关资料,对中共的南泥湾鸦片作一个简略的说明。

南泥湾鸦片并没有贯穿整场抗战。在中共逃窜至陕西到抗战爆发再到1941年中的时候,中共实际控制区不光不种鸦片,甚至还能杜绝鸦片的流通。

然而1941年国共关系急剧恶化之后,国民政府断绝了对边区的财政补助,再实施对边区的经济封锁,这让边区经济急剧恶化。在传统的开源节流和大生产运动都不能解决问题之后,边区才开始将目光转向罂粟花。

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控制区里大规模种植鸦片从1941年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规模从当初的陕西也一直延续到了东北的黑土地。不是说其他地方就没有,而是目前能够证实的只有东北和西北。

鸦片在共产党实际控制区内起到了平衡贸易逆差、稳定边币汇率(边币在抗战末期的崩溃又是另一个话题)、维持金融稳定以及换回国民政府控制区和日本帝国控制区物资的作用。

抗战时期,鸦片作为共产党最重要的贸易商品,其出口金额远超边区其他贸易物品的总和。43年到45年,鸦片的出口占比急剧上升,从43年的43%一路到45年的78%,可见鸦片对于边区来说可以说是边区的命根子了。

这些文字并非为了详细证明边区鸦片这一事实,因为论证文章太长写不下,这只是一个概要,只是让大家知道鸦片在边区的重要地位。

具体参考文献和论证过程,如果哪天有空的话,我可能会上传至品葱,以供大家阅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