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试题摘自于1933年10月26日的《北平晨报》第七版的报道,大家看看1933年全国高等文官考试的题目难度如何。各位葱油不妨上手试一试,看看穿越到民国二十二年能否过关效力党国。
全国高等文官考试北平办事处,今晨由平浦路特备专车二辆(装试卷的闷罐车一辆、押卷专员乘车一辆),运送南京,交由高考会核定成绩,以便在北平同时揭晓。昨晨6时点名,到场考生四百五十余人,八点入场,上午考宪法,下午考外国文、经济学、社会学、法院组织学。兹分志各科考试题目如下:
·宪法题目
(一)何谓宪法?训政时期约法不能称为宪法,其理由安在?
(二)宪法学者,尝设置“政治的主权”与“法律的主权”之区别,其区别点何在?
在训政时期约法之下,“法律的主权”与“政治的主权”是否亦分属于不同机关,试讨论之。
(三)何谓行政诉讼?关于行政诉讼的审理,英法两国之差别如何?试指出并详论其优劣。中国现采用的行政诉讼采用的是何种制度?
·外国文题目
试着将下列文字译成英文或法文:
(甲)无论何国,在中国或对于中国要求之特别权利,优越权、特免权,暨一切成约,不论其性质如何,契约根据若何,均当宣布;凡未经宣布,概作无效。
(乙)由南满铁路运输之中国军队及军需品,由中国自行运至大连、营口或奉天,此后至长春之运输,由日本担负之。
(丙)英文题翻译为中文(报纸没有记载英文)。
·经济学题目
(一)试论述大卫·李嘉图地租学说之理论,及其对后世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二)试说明价值学说中之“劳动价值学说”的意义及其谬误。
(三)试就各人所见,论述过去经济学说的一般缺点,及今后应有之改革。
·社会学题目
(一)就学理而言,社会改进不外乎二途,或从生物遗传方面下手,采用优生政策;或从社会环境入手,实行文化改造。究竟孰是孰非、何去何从,试论述之。
(二)中国社会自海通以来,发生剧烈变迁。试就社会学的观点,分析变迁之原因;及其与晚近社会环境之关系。
(三)派克教授将主要的社会历程分为四种:竞争、冲突、顺应、同化。究竟区别何在?分类是否适当,尝试论述之。
·法院组织学题目
(一)试论述司法行政监督权与裁判权之关系。
(二)检察官之职权如何?其地位是否独立?试言之。
(三)会议裁判案件,其评议之方式及决议之方法如何?
考生普遍反映:今年考试题目太难,所以交白卷的考生很多。并有考生在草稿纸上题诗一首云:
本届考试题太难,监场先生又太严。老子今年不考也,秣马厉兵等来年。
(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