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当作消耗品, 是极权体制普遍的系统性恶行。专制下政治元素的暴力介入, 加上产业化教育体制,对个体的破坏是全面的. 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也许没那么邪恶, 这个史上最大的食利集团,用本能的贪婪,把政治资本兑换成目光短浅的生意, 只想大捞一笔, 榨干韭菜然后跑路.
专制体制因为统治成本过高, 又想最大化其利益. 教育作为低廉的谎言倾销和权力维稳工具,构成了现有权力结构一部分.以产业化的洗脑模式和最低的成本批量制造高度意识形态的顺民.教育体系的本质,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公器,对个体的模式化和工具化规训,并病毒式复制被迫接受并内化其意识形态的个体. 暴力的国家机器+诉诸权威的限制性思维-通过考试, 制度化规训,禁闭的教育环境等隐性暴力手段,使人从思想到行为都变得可控、顺从. 软性监狱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培养服从性和顺从行剥夺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既得利益操控下的系统为维持自身的存在,不顾一切地挤压被迫局缩于封闭区域的个体. 他们被剥夺知情权和开口说话的权力, 只不过是方便控制. 他们的命运由他人自由操纵,然而民族主义给了他们归宿感, 无所不在的仇恨和谎言维持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和安全感.
通过挑动长期的内斗和外斗是维护一个政权的稳定最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这时的学校如同福特所说, 发挥和监狱类似的社会功能——以最低的成本定义,分拣,操纵人群以适应统治的需要. 爱国主义是定义人群的惯常做法.依靠灌输集体主义的仇恨定义集体身份认同,爱国主义这种战时权宜状态,成了该教育模式的常态.个体为集体的福祉而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现有教育体制下生产的, 绝大多数个体具有一体两面,兼有顺从的羊群和野蛮的狼性.对权力阶层有高度的奴性和天然的服从, 同时带着对弱势群体和“西方势力”带着商业化的野蛮. 这种教育是对人的双重奴化,甚至是反人性的, 非更文明反而把人推向了野蛮的一面.这可以解释现下该国社会的丛林化.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种制度下高学历的粉红战狼因为爱国饭吃的脑满肠肥, 骗子流氓当道. 社会开启逆淘汰机制. 动物性的好勇斗狠成了人群的显性特征,然而他们却失去了动物本能.比如没有水源食物气候恶劣天敌众多的情况下正常的动物会本能逃离. 他们不仅财富被收割同时,精神上也被洗劫. 对善恶的基本判断停留在成王败寇的丛林逻辑.
这是一个庞大整齐划一的制造是系统地抹掉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而培养作为工具人的普遍性和群体性的过程; 从而系统扼杀天才/人才而大规模培养庸才的过程. 哲学里用异化这个词轻松替代如此残酷的过程. 但在异化之前, 他们省略了在全权主义和HPD社会下奴化的过程. 一个从高考工厂拼尽全力出来的原子化个体不是更加受制于权威就是其规训的一部分. 也不难理解胡适说的“中国教育不是国防的教育而是亡国奴的教育”. 只有羊性和狼性, 或者说顺民和暴民的双重属性的人格,才能和一个被强力控制的系统相适应, 这种被制度化去人性的个体以一种相对顺滑的方式生长以减少与系统的冲突, 而成为暴力系统的一部分.
教育被简化为“服从”的训练,培养的是适应既定的权力结构, 顺从的奴才和“工具人”. 虽表面上提供了“安全性”,实质上是基于恐惧的控制逻辑。
这种逻辑使人服从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将社会引向野蛮本能的倒退,而非指向自由和文明. 加尔文:若是没有上帝的律法,人就会变成丛林中的野兽。落入狼群,你的身体将被他们肢解;落入人群,你的精神将被他们肢解。
教育的反自由的机制。不再是通往解放和开拓的路径,而是通向控制与适应的工具。走向自由的对立面(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 制造危险的不受谴责, 谴责的是受到危险伤害的人.
一个没有思想自由和真相的地方, 你指望孕育出创造性人才? 建设创新型社会? 不死已经是万幸了. 西安?那个因为考公失败走投无路,饿死在出租屋的211毕业生,就是这个体系下的典型的牺牲品. 类似案例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即使他们成功上岸, 真的成为人才吗? 真的获得安全了吗? 极权制下的成品有以下特点: 1. “羊群”顺从性. 勇气是自由的基础,然而基于恐惧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的自我规制,以集体人格取代独立人格,培养的事故听话顺从的羊群本能, 丧失个性乃至人性. 社会公器的进化是以人性的退化为代价的.2. 怯弱的“野蛮”. 然而这种教育同时强化弱肉强食,实际培养的是顺民和暴民的结合体.仇恨教育同时让人形成了弱者憎恨和自我憎恨,甚至包括“对美的仇恨“:“在极权主义肆虐横行的国家里他们只有依靠粗鄙丑陋和自暴自弃才能获得解脱” ,一种极权制下典型的法西斯暴民心态. 这种仇恨教育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戾气泛滥, 报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3. “愚民化”. 该教育体系继承并发扬光大了统治阶层的御民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用谎言成功洗脑,愚民亦或辱民, 让人很容易把系统性的问题替换为个人运气和道德的问题.一切失败/绝境被认为咎由自取, 徒劳的内耗中个体失去了应变的时机与资源,也消除了改变/扭转现有体制的动力.失去对是非的基本判断的个体,最终变得对体制化的邪恶的麻木不仁,遇到危险自然也不会本能的逃离. 4. 同质化和适应性.单一、低效但“安全”的教育路径 —— 培养高度适应性的个体。 同质化的目标和努力.俗称的内卷, 是对人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系统性压制而满足既定的标准和特定社会目标, 让人陷入生存性的低效勤奋而无力自拔 5. 工具性. “功能性个体”,而非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好的教育把人还原为人, 恶的教育把人变成利益驱动,稳固统治的工具人. 个体逐渐被异化为只为特定利益服务的“齿轮”. 提高统治效率的同时削弱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而更像是一种对“暴力机器”的维护.唯功利是从, 趋炎附势 — 对人的犯罪和系统性破坏. 如果按照“对人类所有发展的阻碍都是罪恶”, 极权制下的教育可能首当其冲. 罗素说,人并非生来愚蠢,教育使人愚蠢. 更可能指的是人和社会对这个过程的高度认同. 人和人之间也受制于这种工具性关系的硬性的利益交割.
社会后果则显而易见, 庞大的考公队伍和日益臃肿的食利阶层正在成为这个社会的巨大负担/毒瘤. 除了维稳不产生任何价值,整个社会陷入制造废材—加入不劳而获的利益集团—加剧社会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恶性循环.是对个体创造潜能的压制也是对社会潜在可能性的压制. 很多家庭投入巨资供养一个大学生, 认为从此名利双收, 然而他们的“成功“人生只是被成功收割的范例. 他们的投资不过喂饱了这个由谎言构成的毒害体制.供养了它,然后被它吞噬.
教育若非以人为目的, 做反工具化的价值回归.系统性的问题最后以危机的方式爆发出来, 越是底层的个体越承担所有的代价.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