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显露新疲态,政府刺激力度受质疑

中国经济显露新疲态,政府刺激力度受质疑
华尔街日报 于 2023年6月30日
周五,中国安徽省一家工厂的一名员工。 图片来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Stella Yifan Xie
2023年6月30日15:45 CST 更新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证据不断涌现,令人质疑政府是否采取了力度足够的行动来扭转局面。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6月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萎缩,非制造业疲软,两者的新订单双双下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就业人数都有所下降,表明令人担忧的就业岗位短缺正在恶化,尤其对年轻人来说。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驻新加坡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说,这些数据可能会促使中国政府出台更多宽松政策,经济中的贸易部分确实恶化了。
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有经济学家警告称,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挑战将威胁中国长期增长潜力。具体的挑战包括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以及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反弹短暂等。
持续的政治紧张局势已促使更多制造商将供应链多元化,这一趋势可能会削弱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周五公布的数据又一次显示出,在中国政府取消严格的新冠防疫限制措施数月后,国内经济复苏依然根基不稳。在世界其他地区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全球商品需求已经降温,而由消费者支出推动的中国国内经济反弹势头正渐失动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5月份的48.8小幅升至49,但未能越过50这一荣枯分水岭。这一结果与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的49.1基本一致。
6月份的从业人员分类指数降至48.2,为连续第四个月处于收缩状态,凸显出劳动力市场持续面临的压力。5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20.8%,部分原因是制造业的工作岗位流失。
尽管决策者们为保持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领先地位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对出口企业减税、允许人民币贬值,但来自海外的需求仍在下降。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分类指数继续下降,跌至五个月低点46.4。新订单指数为48.6,仍处于萎缩区域。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进一步下降,从5月份的53.8降至52.8。服务业活动是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该指数创下了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中国政府突然取消了新冠防疫措施。在那之前,这些限制措施在过去三年里不时妨碍国内旅行,并将大量城市居民限制在家中。
6月份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8,连续第四个月处于萎缩区域。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5,连续第二个月处于萎缩区域。
6月份,另一项追踪建筑活动的分类指数从5月份的58.2回落到55.7,创下六个月低点,房地产活动的短暂反弹继续消退。
这种疲软表现引发人们质疑中国政府最近小幅降息的有效性,这些措施旨在降低借贷成本,但不能纾缓许多中国家庭所经历的需求低迷的压力。
经济学家预计,中国政府仍然不愿向国内经济注入大量信贷,部分原因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公司转向偿还债务,而不是消费和进行新的投资,对贷款的需求一直疲弱。
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没有像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经济时那样,启动一轮大规模的政府开支潮。
“财政支持的减弱拖累了建筑活动,”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在周五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即使作为今年早些时候一大亮点的服务业增长,现在也已跌破疫情前水平。”
尽管中国经济持续疲软,但基本上仍有望实现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这会降低中国政府依靠大规模支出来提振经济的紧迫性。
不过,经济学家警告说,这种克制也许要付出代价。
凯投宏观称,除非很快推出具体的支持措施,否则最近的需求低迷有可能陷入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