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館指責法國記者 報導華北洪災如「1450」

中國週四(8月17日)措辭強硬地批評一名法國記者是「1450」和「鍵盤俠」,指其上周撰寫的一篇關於中國洪災的報道是「抹黑」中國形象。

「1450」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網絡用語,最初在台灣用於形容親執政黨民進黨的網絡水軍,中國網民近年來則常用其形容台灣網絡水軍,但其很少被官方使用。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週四在使館首頁刊登了這篇題為《關於中國洪災的謊言與真相》文章,其中指控法國《世界報》(Le monde)駐中國記者西蒙·勒普拉特(Simon Leplâtre)的報道「相信網上的道聽途說」,是「唯恐中國不亂」。

該報道發佈於8月11日,題為《中國被犧牲地區災民的苦澀》,其中講述了由於當局為了保衛北京而在河北洩洪,引發一些民眾的不滿,有人甚至走上街頭抗議。

中國大使館的文章批評道:「微博上的謠言比比皆是……不做事實調查,卻煞費苦心地蒐羅網上的只言片語,刻意放大、擴散情緒化言論,甚至變身1450造謠傳謠,勒先生居心何在?」

「堂堂《世界報》記者,已經墮落到懶得到現場採訪,而是躲在某個陰暗角落充當鍵盤俠的地步了。」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就是為了挑動中國黨和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對立,為了抹黑西方民眾心目中的中國形象。」文章補充道。

大使館還稱,當地政府和農民「說好了一旦來洪水需要洩洪,他們的莊稼是要被淹的,不過政府會給予補償」,並強調是在人員轉移後才進行洩洪。

勒普拉特對BBC表示,他暫不會對該事件發表評價。

中國華北多地在七月底和八月初遭到暴雨和洪水侵襲。據官方媒體報道,首都北京有33人遇難,臨近的河北省則有29人遇難。

據河北省應急管理廳,為保障行洪安全,緩解京津防汛壓力,河北啓用了七處蓄滯洪區,其中兩處位於涿州,而涿州是此次災情最為嚴重的地區。蓄滯洪區共轉移近86萬人。

據路透社的採訪,一些涿州民眾抱怨當局的疏散通知來得太晚,甚至沒有任何預警。在臨近的霸州,則有民眾上街抗議要求賠償損失。

《世界報》是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但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曾多次批評該報紙「抹黑中國」。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也經常接受法國媒體採訪,對西方進行批評,他多次因為咄咄逼人的言論而引發爭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