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新闻
12月1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要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转移支付,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关键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做到民生有保障,财政可持续。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有利于更好统筹实际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预期目标要求,更加符合宏观调控的实际。
韩文秀说,价格水平是宏观经济的温度计,太高或者是太低都不好,要使物价保持在温和、适度水平,金融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形成经济和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
韩文秀还说,要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之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使各类政策更好协同发力,增强合力。
第二条新闻
《反间谍法》对外企在华投资造成“寒蝉效应”?国安部驳斥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6日发布《反间谍法》“破坏营商环境”的四大谬误(上)。
今年4月《反间谍法》修订后,境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绝大多数声音尊重和支持中国正当立法活动,但也不乏恶意攻击抹黑。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散布《反间谍法》“破坏营商环境”的荒谬论调,污蔑中方“泛化国家安全”,渲染在华正常商业活动可能被当作“间谍行为”。对这种有毒言论,法律本身和事实真相是最好的“杀毒剂”。
谬误之一:《反间谍法》恶化营商环境,对外企在华投资造成“寒蝉效应”。
事实真相: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更加清晰准确、公开透明,恰恰是中国法治建设进步的体现。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国家保持开放稳定营商环境的基础。纵观世界各国,加强反间谍立法、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既是通行做法,也是正当之举。修订完善《反间谍法》是正常的立法活动,是中国法治建设不断进步的体现。炒作《反间谍法》“破坏营商环境”“加速经济脱钩”,纯属歪理邪说、颠倒黑白。
…太长了,基本就是给自己洗地的。
为什么要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