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口號,在當下是否應重新審視並改進?

香港的民主運動自六月份以來,最著名的口號是“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五大訴求最初的雛形,是六月份墜樓的義士在墜樓前,從樓頂掛出的標語。五大訴求的最後一條,最初是“林鄭下臺”,在六月底變成“要求真普選”。

今時今日,運動中的雙方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激進化,街頭運動最終必然還是要與議會鬥爭相配合,此時如果再堅持在和理非時期提出的口號,恐怕已經無法真實反映目前的形勢。我認為,隨著這場運動的逐步發展,特別是近期一系列暴力事件的升級之後,有必要對此進行一定檢討和改進。

首先,五大訴求中的“撤銷抗爭者控罪”,在抗爭雙方趨向暴力的今天,在抗爭者也造成警察和平民人身傷害的現實下,已經很難從道義上爭取民眾,及國際社會的支持。黃之峰接受德國明鏡周刊采訪,在評論被點火的藍絲時,也有諸如“點火者應當被抓捕及起訴”的論述。這並非是對勇武抗爭者的割席,而是意識到應當表現出公平公正的姿態,從而更好地爭取道義上的支持。現實當中,當社會恢復秩序之後,也很難真的不去追究一些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暴力行為。

從宣傳的角度出發,本人親身經歷過幾場在海外的港人遊行。個人認為“五大訴求”的口號比較空泛,對於香港民主運動了解不深的路人來說,無法一下子就使其明白這場運動的真實訴求,所以有必要改喊一些比較具體的口號。

另一點值得商榷的是“缺一不可”這四個字。我覺得這四個字的本質是表達對抗爭運動的堅定支持,以及抗爭手足團結一心的宣示。但如果五大訴求用”缺一不可”的限制變成了金科玉律,實際也在戰略上堵死了隨機應變的可能性,和”be water”的思路是抵觸的。在新的形勢下,應當考慮是否改用較明確的口號表達抗爭者團結一心的決心,同時盡量避免將其與運動的目標互相捆綁。例如,“不割席,不督灰”就是一個很有力的口號,也很適合在遊行現場喊出。

最後想談一下運動接下來的核心訴求是什麽。我認為第一點,是恢復香港的法治傳統,恢復民眾對法制社會的信心。所以從抗爭者的角度出發,調查警察暴力、政府濫權是重中之重,這一點也在香港目前的社會有高度共識。

第二點,是真普選。只有建立起真普選,用法制保障言論自由和選舉制度公平公開進行,才能更好地監督政府,建立政府的合法性(認授性),從而避免今日政府濫權,無視民眾訴求的悲劇重演。才能更好地保障香港的國際地位和長期繁榮,使其成為華人社會的表率。

因此我的建議是,考慮到運動的最新形勢,及更好地爭取國際支持,在接下來的階段更適合使用以下幾個比較具體的口號:

“恢復法制,調查警暴”
“沒有暴徒,只有暴政”
“反抗濫權,實施普選”
“不割席,不督灰”

以上是一點愚見,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得到香港的朋友們指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