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继去年同比猛增近40%后,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超过2万家,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这表明尽管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整体疲软,中国对投资者吸引力依然不减。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看来,绝大多数大型跨国公司早已开展对华投资,由此可推测中小企业正成为近年来中国新设外企的主力,反映出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企认为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在增强。
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持续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中国第一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实施。从最初的190条,到今天全国版的31条、自贸试验区版的27条,外资准入负面清单10余年来的多次“瘦身”,折射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为全球投资者在中国挖掘更多商机创造了条件。
6月20日,波音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合资企业——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在临港综合保税区宣布其新机库破土动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制造业领域正在落实全面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实现清零。负面清单的每一次调整,都给外企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吸引外资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以汽车为例,2018年中国取消新能源汽车外商投资股比限制,次年初特斯拉超级工厂即在上海开工,短短一年内完成建厂、生产、交付;2022年进一步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当年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中所持股比就从50%提高到75%。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大众、奔驰等车企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辽宁沈阳,一辆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驶下BMW iFACTORY铁西工厂里达厂区生产线。随着2022年中国进一步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当年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中所持股比从50%提高到75%。(资料图) 李晛 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瑞庭说,中国放宽汽车领域外商投资限制,使越来越多外国车企得以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得益于准入门槛降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近年来成为外商投资热点。据官方数据,2023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引资规模同比增长6.5%,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2.1%和12.2%。
服务业准入门槛也在降低。2021年,中国发布跨境服务贸易领域首张负面清单,迈出了中国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今年以来,中国进一步推动增值电信业务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在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不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获得投资者欢迎。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