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角度说一说佩洛西的“窜访”

最近,美国众议长佩洛西扬言要访问台湾。大陆这边官方媒体和民间爱国人士,纷纷使用“窜访”一词,而避免使用“访问”。很显然,窜访不是个好词。我们还用“窜”这个字,来描述犯罪行为。例如,小偷团伙流窜作案。问题是,窜访、流窜,这些个词,能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窜”这个字让人联想起老鼠一类动物,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用来描述小偷,或许还有点贴切。但佩洛西“窜访”台湾,可是大张旗鼓,公开透明,一点也不遮遮掩掩。

其次,窜访、流窜,都有人格丑化和侮辱的意思。很多非官方媒体,例如司马南之流,直呼佩洛西为老太太。其他一些更不入流的,则称其为老妖婆。可见,很多人对佩洛西是苦大仇深,恨之入骨了。然而,动辄使用人格侮辱的语言,不论是小偷,还是敌国政治领袖,恐怕都算不上有风度的行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骂死王朗,也只是古代小说的夸张戏码。现代人,讲究的是人格平等,人权第一。小偷也有人格,罪犯也有人权。侮辱、丑化、辱骂佩洛西,都不可能减损其政治威望,而不过是战狼骂街,徒增笑尔。

最后,中文的“窜访”一词,还很难翻译成英文,因为英文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官方的英文新闻稿,也只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写个visit,毫无震慑敌人的气势。骂了半天,合着只有我们中国人在这口嗨,没伤着佩洛西一根汗毛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