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进入星际文明、宇宙文明,致病微生物都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主要生存威胁。
气候变化的推动下,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增加,潜在的接触机会,使越来越多的致病微生物将在物种之间跨越并最终感染人类。
快速扩大的城市带来庞大的人口流动性,利于瘟疫的发生和扩散。
防疫的逻辑:
1. 控制传染源:患者、病原携带者、动植物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
3. 保护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免疫力低下人群、慢性病患者。
现在实际应用中1只能勉强做到,2、3基本做不到,定期消杀、口罩对那些传染系数高的病原体基本无用,比如新冠、流感等等。
疫苗研发周期长,而且需要考虑得问题太多,根本来不及预防突发的传染病。最离谱得是尤其是病毒,到现在为止压根就没有病毒特效药。再加上受生活方式、年龄、基因等影响的免疫力。
这一整个的情况说明现在的防疫措施全程被动,根本没法控制高传染系数病原体的传播扩大。
生病的原理: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宿主病理变化。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2个关键问题:
1.人体是如何防护每天进入人体的百十亿数量级的细菌病毒的?
因为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主动防护外源入侵物,进入一个被实时工作的免疫系统干掉一个,漏网的多了,也就感染了生病了。
那如果我们能做到实时防护细菌病毒,是不是就可以简单高效的防护传染病了?这个实现起来很简单。
每天这百十亿数量级的细菌病毒,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就在屋里屋外空气中飘荡,随着呼吸等方式进入我们体内。
如果我们很容易的控制这些病原体的活性,失活的病原体即使进入人体,也无法在我们的身体里兴风作浪。这些灭活的病原体没有“添加剂”,比灭活疫苗更干净,又和活着的时候一样,能引起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类似免疫系统的主动式防护,做到对未知病原体的无差别防护。
比如夏天的空调病,空调里藏污纳垢细菌病毒随着空调风吹个满屋,还有几乎人人年年几次的感冒、着凉,如果屋内都是灭活的细菌病毒,哪来的着凉、感冒、空调病呢?
2.人体又是如何“治疗自己”的病毒细菌感染的?
总不至也都是没有特效药、人体自己给自己支持性医疗吧?这也不合生命逻辑啊,这样的话人早就灭绝了。
医疗专家告诉咱们,是免疫系统在起作用,比如机体清除病毒最终依靠T细胞,但是就是不告诉你T细胞以什么方式用什么成分清除的。
比如都知道免疫球蛋白、白细胞、免疫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抗体等等。
那这些是怎么消灭细菌病毒的?靠“牙”咬的?靠自身产毒?还是靠什么“工具”或“武器”打杀的?或者还有别的更基础的原理消灭细菌病毒的?
靠“牙”咬的,靠毒?这“牙”和“毒”的基础成分?比如胃液消化食物靠的是胃酸,即盐酸。这些呢?
有“工具”或“武器”?那又是什么基础成分?
这些不难检验出来吧?
尤其是“工具”或“武器”,如果基础成分简单的话,是不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毒没有特效药的问题?毕竟人体那可是广谱灭菌灭病毒的。
如果免疫系统利用的“工具”或“武器”成分复杂自身难以合成或者合成数量很低的话,人体应该很容易被遍布自然界的细菌病毒灭族。
这样看来,来自人体免疫系统“工具”或“武器”的医药应该是物美价廉的。
比如源于免疫系统的某几种“武器”成分,成本几毛钱到数元不等,平时还挺常见。
当然这种药物对于一些写入DNA的病毒来说,效果有限,但起码没有什么副作用,毕竟咱们只是在给免疫系统补充自身的“工具”和“弹药”。
传染病趋势信息:
2700年来瘟疫呈递增趋势,公元1450年后几乎年年流行。——《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汇编》.华中师大
未来50年有超万种病毒可感染人类。——《气候变化增加跨物种病毒传播风险》.《NATURE》
新冠: 截至2022年8月,全球(不含中国数据)已检测感染近7亿病例、死亡近700万例。——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损失1.2亿工作岗位,1.3亿人陷入极端贫困,全球失去10年发展成果。——联合国
新冠病毒每6个月或将出现一次感染周期,带来新变种的风险,这种病毒的一个现实是我们会反复感染。——《NATURE》
新冠没有季节性,部分人群可能出现每年2-3次感染。——《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证券时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