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注近期新闻的朋友,或许注意到Greta Thunberg在联合国所发表的演说。在这部渲染性极强的影片中,这名年仅16岁的瑞典少女,用颤抖的声音,强力控诉了各国对于地球暖化现象的漠视。
Thunberg的演说,引起巨大的社群效应。她所推行的罢课抗议活动,也更加受到瞩目。
一方面,她获得许多支持者。尤其是美国为首近年来在气候议题的转向,短视近利、债留子孙的谴责,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却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有些人批评Thunberg缺乏年龄资历,更多人怀疑这些环保主张空有理想,实则罔顾现实的发展考量。
******
这个女孩着火啦
虽然有人会质疑,认为这就是个被政治操作的无知小女孩。不过,我自己看了她的相关新闻,会觉得Thunberg是真心诚意,下定决心要推动气候议题。她在影片中如此激动,也是出自于看到某些现象,感到极其愤怒。
这让我想起,在她这个年纪时,也是一个蛮容易感到不爽的青少年,那时特别不喜欢台湾媒体,因为他们基本上就是在瞎扯。看到一些台湾政客的夸张言行,更是暴跳如雷,彷彿智商受到了侮辱。
到底从什麽时候开始,从这样热爱争论的性格,变成「要考虑考虑现实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吧」、「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不好吗」呢?
或许是因为现在的我,不再是燃烧火焰的女孩,而已经是位现实又势利的大人了吧。
******
是温和的方式好,还是激进的诉求较佳呢?
任何运动与诉求,都会有温和与激进的看法,这十分正常。然而,世界的潮流,似乎正朝着极化的方向走去。
不仅是环保与气候议题如此,有关身分认同、少数权益,亦或是全球化下的经贸关係。有越来越多风格强烈、言行诉诸情绪化的领袖,不断出现。网路社群的发达,加剧了观点间的摩擦。令人血压升高的言论,以及充满怨怼的人身攻击,到处皆是。
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目前看起来,喜欢理智客观中立的传统精英们,是要一败涂地了。
******
你贊成Greta Thunberg,推动议题的方式吗?
个人认为,像这类型运动领袖及主张,是有他们的魅力在。要知道Trump出来竞选时,也是被很多人嘲笑脑袋坏去。他们遭受到多大的指责与批判,很有可能就会获得同样的声援。这些支持者会因为厌恶压倒性的舆论环境,转而以实际行动支持Thunberg。
这道理大概就是禁止歧视性别或性少数,却会激起仇恨言论。有多大的恨,就会激发同等的爱。这是Thunberg的责任,还是Trump的过错?不如问问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麽问题了吧。
当然,身为势利又现实的大人。如果是我经手Thunberg的演讲稿,就会建议她改得更加「亲切」些。不过呢,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人畜无害、近乎和稀泥的作法,大约也是没啥流量,很快就被大众给遗忘了。
唉,一声叹息!
(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