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河一片红”,怎么样?

“全国山河一片红”,怎么样?

目前还只是一个不太完整的想法而已,欢迎补充。有了新想法,俺也会随时跟帖。
————-

“全国山河一片红”,不是指这个。。。

是这样。

在豆瓣上发《克拉玛依》死难者名单和导演专访,被封帐号了。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

遮羞布、国新办、各省网监部门发布的敏感词,貌似有越来越多的常用词?

比如地名,远的有乌鲁木齐、拉萨、石首、瓮安,近的有克拉玛依等等;常用词,比如谷歌、西厢、温习、胡萝卜和其他什么24嘴口交机这些切口(囧)。

当初西厢计划刚出来,有人就议论说,给翻墙计划、翻墙软件起名字,最好用常用词,这样就能让一些人在无意中搜索到。

这里的问题在于,网监监控敏感词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无限供给,他们需要花钱雇人来删除、监控。如果更多的常用词和地名成为敏感词,每个敏感词是个“红叉”,那么,“全国山河一片红”就真正实现了。

“全国山河一片红”哪怕部分实现,中国的网络就将极不稳定了。比如,地名是最常用的一类词汇,是个地名就监控,就自动跳到后台由版主、管理员审核,大家的正常交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发帖可以用同音字、加标点符号,但正式的文章、文件是不能这么做的(比如前一阵子,广西新闻网就因为网站里有胡囧涛而被自己的系统自动关闭,谁也不能进入)。

换句话说,【1】网民其实是可以利用敏感词来拖垮网络的。当然,由此造成的不便,网民是完全无责任的。谁也没同意他们把纳税人的钱用来监控我们那些普通正常的言论。

至于如何拖垮……还没想到……

另外,有趣而且很有意义的一个现象是,敏感词并非完全是全国统一发布。这就意味着,A省或全国都正常使用的词汇,在B省偏偏就出了问题,成了敏感词。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敏感词的出现是完全无法预料的,而这种各省市各自发布敏感词的混乱局面,应该会随着各种地方性事件的出现而不断升级。

事实上,全国通用的敏感词并不很多,而各个地方发布的禁区、敏感词才是主力。至少前一两年是这样。(从某渠道了解的)

【2】这种不断出现的混乱局面,必然干扰正常的信息交流。而这正是可以借此利用的机会。

牛人发挥才智吧。

———-
另,据观察,比如地名敏感词分两类,一类是永久敏感,没有实效性,比如天安门广场、长安街;另一类是暂时敏感,时间可长可短,中间或许还有间断,什么时候出现也无法确定,比如汕尾、太石村、石首、拉萨、克拉玛依等等。(这段话有什么用。。也许可以启发出什么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9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 luugoo的头像-1984bbsluugoo等级-LV1-1984bbs作者0
    • luugoo的头像-1984bbsluugoo等级-LV1-1984bbs作者0
    • luugoo的头像-1984bbsluugoo等级-LV1-1984bbs作者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