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匪中国做不出芯片的原因

原文:https://www.1688.com.au/information/column/2022/11/21/1313774

(作者)黄若:为什么说中国做不出芯片?
发布日期:2022-11-21

这一篇我来谈谈,中国发展芯片的最大的「非技术性障碍」是什么?

第一,科技发展是为了全球共享,而不是要「卡别人的脖子」
每次看到愤青、五毛谈中国科技发展,总是説:「我们不能被别人卡脖子」我就觉得好笑。你不被别人卡脖子?那你卡不卡别人的脖子?如果不卡别人脖子、为什么老是提中国可以用稀土供应来卡全世界的脖子?(说真格的,除了稀土外,中国时至今日,真还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卡别人脖子的,否则早就用上了)

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周三(十六日)在纽约一个颁奖活动上,提醒西方与中国打交道时不应掉以轻心。他说:”近期以来,中国形成一种威胁性的对外和经济政策思路,即让《中国不依赖世界,却要让世界依赖中国》”,西方人绝不能接受这种游戏规则,”我们必须做出反应”。

施泰因迈尔如此警告中国,等于告诉中国:你不要以为西方人不知道你説的「我们不能被卡脖子」真正意思是什么?

今天,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不仅是芯片,而是包含各行各业,由各囯之间分工参与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正在如火如荼的往前推进。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不靠别人完成任何一项新科技产品的诞生。这包括芯片、手机、卫星、飞机、轮船、高速铁路、汽车…..。

台积电虽然在制造进程非常先进,但制作原料(包括硅晶圆、合成半导体晶圆、光罩、光刻胶、药业、靶材料、保护涂膜、引线架、陶瓷板、塑料板、 TAB、 COF、焊线、封装等14项原料)很多都还是要靠日本,甚至全球70%的半导体硅材料,都是由日本信越化学提供。所以,任何囯家不被别人卡脖子,根本是不可能的,仅能说,彼此互靠,「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如此而已!难道中国发展芯片除了光刻机外,就可以完全不靠日本的原材料?

第二,中国拿什么来和世界分享(或互换)才是硬道理
那全球供应链中,每样产品的原料、零件、制造….的产业链是如何运作的呢?—— 明码标价(有些甚至包括专利费)。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注重科学,所以中国人不论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科学上的研究严重落后于西方!所以,今天的中国仅能在别人己经研究好的科技架构上求发展。现在,发展才刚刚开始,就喊出「不再被别人卡脖子」,甚至还要「弯道超车」,这就不怪美囯要制裁你了。

我们看看今日全球科技的基础大到计算机,发动机、飞行器,还有数不尽的材料科学,网路通讯…..,小到螺丝钉,电器插头,线路,连接器….. 那一样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说穿了,中国对世界的基础科技几乎是没有贡献的。那你凭什么一上来就想「只能我卡你的脖子,你不能卡我的脖子」?
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回归到基础科学,发明(或发现)几种别人不可及也不可能取代的科技产品来和别人「交换」,这样才能相互卡脖子(你不能没有我,我也不能没有你),可惜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东西。

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必须从小学生开始,抓紧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既使创造不出几个像牛顿,爱因斯坦… 的人才,至少也可以诺贝尔奖年年有人罢?

第三,中国缺少人力资源的规划和人才分配
中国现在每年有一千万大学毕业生,可是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芯片专业人才缺口将超过25万人,而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30万人。此外,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在21万左右,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30%。而在这21万学生中仅有13.77%毕业生毕业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数量还不到3万人,国内高校培养的芯片人才可谓青黄不接呀!

202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业人员为45.66万,与2020年38.85万人相比,同比增长17.54%。而从不同岗位类型来看,生产人员数量达26.60万人,位列各岗位类型人员数量占比首位,其次为技术人员,人员数量为11.92万人,这与台湾目前有超过 60 万以上半导体工程师相比差距实在非常大,台湾每年大学毕业生祗有 100 万人,是中国的十分之一。

第四,中国国家人才规划应该朝多方面的发展
清朝学者纪晓岚,有一次站在高处远望长江,感慨的说:这江上祗有二种人,「一种为名,一种为利。」

有时我也会坐在上海或深圳街旁的咖啡馆,看往来忙碌的行人,不得不感概,中国人实在真多呀!但他们就像一群蚂蚁。有很高的工作秩序,勤奋的工作精神,但就是缺少了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14 亿人,在一个人发号施令下,动作一致,叫你戴口罩,你就戴口罩(而且一戴三年)。叫你读什么书,你就读什么书。叫你生几个小孩,你就生几个小孩。…..还有,更重要的是叫你不要乱讲话,你就不可以乱讲话。甚至连「胡思乱想」也不行。所以,这个国家虽然有 14 亿人口,但是,却祗有极少数的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得奖名单上也很少看到中国人的踪迹,原因在此。

大家可曾细想过?为什么中国人口冠全球,每天吹牛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久就要超过美国了)。但是,篮球排名世界 27, 世界杯足球赛连 32 名都挤不进去?(连日本,韩囯都不如!)为什么?原因祗有一个,—— 这是国家发展严重不平衡,祗想「以举囯之力办大事」,上太空、造导弹、航母….. 是大事,打篮球、踢足球是小事!

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才在做什么?低阶者开滴滴,送外卖,做淘宝。中阶者,投入平台,在併多多,美团,抖音,小红书… 上班。高阶人才,搞股票,理财,资本投资…. 几平很少人愿意投入做其他工作的!愿意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少之又少,所以也很少人成为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中国科学家实在赚不到钱,在中囯,社会上对人的价值与成就是依据 “钱” 的多少来衡量的。

在1930 – 40 年代,中国有一群留美、留欧返囯的科学精英。在他们的带领下,为中囯科学发展出一片新气象。在最难得是西南联大时期,8年之间,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教授赵忠尧,为把50毫克镭带到昆明,冒着杀头危险,化装成难民,把装镭的铅筒,贴身紧抱在怀里,坐火车时,数天数夜不敢合眼。抵达昆明时,胸膛已烙上两道血印,但他却保全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全部家当。

不幸的是,49年后,一场土法炼钢毁了中国的科学,一场文化大革命,杀光了这群留美、留欧返国的科学精英。今天,中国囯家强盛了,经济富足了,而且每年有 1000 万大学毕业生,但是,説穿了,还是一群蚂蚁,几乎没有举世闻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 和美囯的方方面面人才辈出相比,真是差太远了!所以造不出需要综合技术的芯片一点都不足为奇!

就如前面所言,芯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从电脑、手机、通讯设备….. 下至小小的电视遥控器,冰箱,微波炉… 都必须用到芯片。一般而言,这些简单的芯片中囯自己都可以自己制造,甚至外销到世界各地。但问题是在于高阶芯片。中国可以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分界线在那里? —— 14奈米是一个分界线。

因为中国的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厂,它祗能做到 14 奈米,(中国有报导説中芯国际可以做到7奈米,那是不正确的,中芯的7奈米是用二片14 奈米在封装时做叠加而达到的效果)。
那美囯的芯片制裁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坦白说现在影响不大,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有的还是可以继续运作,例如:手机、笔电、电动车…照样生产,照样出货。淘宝、微信…也可以继续运作。但是要升级就有困难了,因为升级的买芯片要美囯同意。那可以不可以不升级?不可以。你用的电脑如果不升级,几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你是明白的。

最近,台积电 CEO 刘德音在股东会议上説:过去的芯片运作就像在山洞里借助一点光来摸索前进,可是,越过2 奈米这个坎以后,芯片就好像走出山洞,看到的是外面广大的天空,和平川万里。
举例来说,无驾车这件事是大家讨论已久的话题,但是就是无法上路。为什么?因为单靠天上的卫星来指导车子前行,会有时差(Time Delay )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説的「説时迟,当时快」)。等对方的车子接近你,卫星还没来得及通知车子快闪,对方已经撞上来了。新的无驾车是不一样的,它是运用 A I来运算的,它可以在车子四周加上镜头(台湾的大立光已经开发出这种镜头),然后无驾车上的 AI (已经变成和人脑差不多了)可以在接收到卫星送来的资料后,加上自己「电眼」看到的场景,做判断和反应,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比我们每一个驾驶员的反应还要更快、更正确。但是,这个 AI 要用到 2 奈米的芯片,否则综合运算速度反应不过来,没有2 奈米的芯片,中国的无驾车就没得玩了。

当然这祗是一个例子,其他如量子运算、大数据…. 都必须用到高阶芯片,没有它中囯就赶不上时代潮流了!而这正是美国所希望的。

那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做出 2 奈米的芯片?三年?五年?十年?高启全説:除非有另外技术可以代替芯片,否则30 年内中国都赶不上世界的脚步。因为做芯片,中国现在样样都缺:

第一,技术无法突破。
愤青、五毛们喜欢动不动就説:「美国打压中国。」其实这是典型愤青,五毛的荒谬思维。人家技术不给你,说咔你脖子是事实,但说「打压」就过头了。我反问你一句,人家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东西为什么要白白给你用?人家赚钱的技术为什么要和你分享?你有本领为什么自己不开发?有人限制你不能开发吗?

张汝京被誉为是 “中国半导体之父”,他在台湾创办了台湾第三大芯片厂叫世大积体电路。后来世大董事会决定把公司卖给了台积电,张汝京被迫离开世大到中国创办《中芯国际》,中芯同时高薪挖角了一批台湾工程师到中囯为中芯国际助力。谁知台积电在美国起诉中芯侵杈。最后,中芯国际败诉,支付台积电1.4亿美元现金赔偿, 及相当1亿美元的中芯股票(佔中芯国际 9%股份),台积电入股中芯国际成为大股东后,所干的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除张汝京。2009年11月11日,张汝京被中芯 “请走” 后,(其实张汝京是一个悲剧人物,每次帮别人打天下,最后都被赶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下)中芯国际继续请来了原台积电技术部门的主管蒋尚义,梁孟松继续为中芯卖力。所以,中国人那有什么芯片技术?中芯国际基本就是靠台湾人的技术。(聼说中芯国际里这批台湾工程师现在还紧紧握著中芯国际的技术不肯鬆手,免得那天功成名未就,就被开除了!)

现在,美国要求ASML不卖光刻机给中芯国际,中芯科技玩不下去了,没有设备,这些工程师们巧妇难为 ”无灶”之炊,也开始落荒而逃了。最后,中芯国际恐怕要重演华为被封杀那一齣戏了(张汝京、蒋尚义、梁孟松离开台湾的故事很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上网去科普)。中芯国际被打残之后,等于中国的最大标杆企业结束了,那中国的未来芯片之路又指向何方呢?

第二,没有工艺经验的累积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无法制作高阶芯片是因为买不到光刻机,其实那是错误的。要製造芯片首先要开发技术,从突破28奈米、14奈米、7奈米…. 的障碍,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但是,芯片生产制造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在于工艺的累积。我简单的这样説吧!光刻机买来了,要调适到这部机器的「最佳产能」至少一年到二年。台积电的 2 奈米技术已经突破,机器也已经买来了,但是要量产要还要等到 2024年。英特尔的七奈米至今已经完成测试四年了,就是无法量产。可见它有多困难!
这其中尤其是 “良率” 更是芯片生产效益的重中重,上篇我已经说过了,人家量产良率 98%,而你祗有78% , 你的成本比别人高20%,那来的竞争力?
也许有人说,难到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偷吗?不行,小小一片芯片制造其制作工序达几千个步骤,而且不同机台,芯片大小不同,机器设定也不同,所以,你想抄都没得抄。有一位台积电的朋友告诉我,一部机器的设定涉及到数万参数,一切都要靠经验累积,测试完后,这些参数被储存在电脑里面,没有人看得到,你怎么抄?况且,台积电在每一个生产步骤都申请了专利(台积电单就去年专利就达三万多个),这才是台积电真能在这个行业中打败群伦的原因。这也是我上一篇所说的,「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的真正理由。

第三,複杂的产业链
做芯片不是制作核弹头,核弹头祗要把化学元素併在一起,算出反应公式就可以试爆了。但一片小小的芯片涉及的行业数千个,而且分散世界各地。它是一个高度复杂和相互关联的科技。它依赖于一体化的全球供应链,并利用不同地区的专业知识:美国的设计;台湾和韩国的制造;中国的组装、包装和测试;以及荷兰的设备。每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都是通过数十年的资本支出和研发建立起来的。中国到现在为止,祗能说是这个行业的新入门者。可是一上来就牛气冲天的说几年之内就要不被别人卡脖子?这些儍逼我奉劝他们还不如早点洗洗睡睡去吧,以免浪费时间。

第四,资本
中国政府和民间企业一谈到芯片就「义愤填膺」,每一位政府官员、大企业家(例如董明珠)一谈到芯片更是兴致勃勃。很多人开口就説要拿几个亿来投资。在中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下,近年至今已经有三万多家企业登记成立芯片製造公司,(当然,这些公司中很多都是来圈钱的)有些人甚至认为几个亿就很了不起,就可以製造芯片了,而事实上是几千个亿都甭想!上周,台积电被挤出全球前10名市值榜外。
但是台积电市值仍然达4810.8亿美元(人民币三万亿)。台积电是亚洲市值最高的企业,高于第15名的腾讯(3994亿美元)与韩国的三星(3500亿美元)。(中国最大的芯片厂中芯国际市值也才祗有400 亿美元 ,和台湾的第二大厂联华电子差不多。是台积电的十分之一不到)。

第五,在芯片行业中有二个定律,
第1,大者恒大,台积电预计今年赚 400亿美元,等于中芯国际的市值,也难怪台积电明年单单计划中的研发投入就达 128 亿美元。谁可以和它竞争?
第2,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经验之谈,其核心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所以一家新的工厂刚盖好,还没试车人家已经进入到下一个世代的产品了,你试车好了要量产了人家又更进步到下一世代了,所以新厂根本没有机会。

最后,我引用中国一位芯片专家的一句话来做结论:「在这样一个依靠技术而非意志力的高新科技领域,面临如此多的挑战,想要凤凰涅槃、绝处逢生,又谈何容易?」

相关文章: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007558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