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一只鹿兒发了个帖子,引得诸多葱油纷纷调侃。本想跟帖回复,但思绪较多,遂新开一贴。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0852?notification_id=559200&source=MjE2
客观地说,“一目十行”这种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我身边有几个酷爱阅读的朋友,看文章不是一行一行看,而是一块区域一块区域地看。看完以后还能理解并复述。
很多法官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每天要阅读的卷宗材料太多了,练出来了。
我曾经也想拥有这样的技能,还买过相关的《超级快速阅读》等书籍进行学习,还练习一个叫做“舒尔特表”的东西。
维基百科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hulte_table
遗憾的是最后并没有修成正果,对此我有一些认知:
首先,快速阅读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我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切身体会到,这点不必质疑。
快速阅读主要训练三点:
- 提高注意力
- 提高大脑摄入文字的方式,提高眼脑协调能力。
- 改变阅读习惯,从逐字逐行改为成片阅读。
为什么我没有彻底掌握这个技能?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 个人现有的阅读习惯很难改变(尤其是默读,这个是拖慢速度的最大原因。)随年龄增大难度增大。
- 快速阅读只是一个方法,把这种方法内化成自己的阅读习惯,需要大量的、连续的阅读量为基础。
- 个人平时用手机比较多,阅读的内容呈现碎片化,不利于方法的运用和巩固。
综上,单纯说“一目十行”这件事,是存在而且可培养的,而且最好从娃娃阶段培养。一旦进入高中后,阅读习惯就很难改了。
至于“量子波动速读”这种东西,无非是给“快速阅读”披了一个“高大上”的魔幻外衣。本质学的还是“快速阅读”,噱头而已。如果和化妆品广告里那些让人云山雾罩的“天山精粹”、“释放肌底活力”、“雪莲精华”、“南蔻小黑瓶,破解年轻基因的奥秘”放在一起,“量子波动”好像也没有分外惹眼。
在智商税这个方面,谁也别笑话谁。
墙内的教育,是内卷化问题非常密集的领域,作为家长个体而言,你没法改变环境,你能做的就是保持定力,持续提升自己的姿势水平。
对于教育,我虽未为人父,但有几点原则:
- 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接力赛,你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并传递给你的孩子。今朝成功的人未必很努力,可能是他的父辈们跑得太快;今朝失败的人未必不如你努力,只是他父辈的起点太低。
- 孩子的起跑线不取决于他的努力,而取决于你的努力。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 不要妄图让孩子完成你未完成的心愿。
- 保持定力,坚守常识。
- 成为一般人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成为杰出的人才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你觉得你的经济实力不足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定力十足”的发展环境,那我建议你像我一样,选择不生孩子(目前)。
慎重生育,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工作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需要专业化的学习。惟独做父母的这件事情不需要。
把自己养好,养出价值,给父母一个交代。
不要问我贵姓,免贵姓韭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