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物主义,哲学普及一下
在公认的著名哲学家的人中,主张唯物主义基本上一个没有*,仅仅这一点,就可以清楚地提示大家:唯物主义有多么不靠谱。
至于唯物主义为什么不靠谱,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物质”这个定义无意义。物质的定义是什么,唯物主义者会告诉你,物质的定义是“存在”。这样一来,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世界是物质的”,也就等同于“世界是存在的”。如果你再问一句:“世界为什么是存在的”,那答案则更简单:“因为不存在的东西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完全是同义重复,毫无意义。唯物主义者搞了这么一通同意重复以后,就以为对世界有了认识,沾沾自喜起来。
当然,话说到这里,有人可能问了:“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是同义重复,那么“世界是精神的(唯心主义)”不也一样吗?
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很多哲学家尤其是现代哲学家,并不愿意纠缠于“唯物唯心”争议,拿“唯物”“唯心”归类的,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们的逻辑是:非我族类,即为唯心。因此,我们不能用“唯心主义同样不对”来替唯物主义辩护,哲学并非只有这两种观点。
其次,当然也有一些“真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此外,马克思也不是傻瓜(虽然马克思主义者大多数都是傻瓜),为什么有哲学家要当唯心主义者,而马克思又偏偏要当唯物主义者呢?这个就要细说一下了。
唯物主义:materialism,唯心主义:idealism,这两个词本义中并没有“唯”这个字所表达的那么强烈的意思,此外,唯物主义有“物质至上”的附加含义,而唯心主义有“理想主义”的附加含义。可想而知,理想主义比较符合哲学这个学科的面貌,加之很多哲学家研究的是类似“心学”的内容,他们自称为唯心主义就很自然。唯心主义并无“世界一定是精神的”之含义,而主要指的是研究问题的对象和方法。但由于“心学”这类内容被大多数人认为太玄幻,近现代的很多哲学家不接受唯心主义也顺理成章。
那么,马克思又非傻瓜,他为什么要搞唯物主义呢?这首先要从“历史唯物主义”来入手。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论述,就很有“物质至上”的意味。当然,在历史问题上搞“物质至上”,并不意味一定要全面搞唯物主义,毕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世界是物质的”并无必然联系。为什么马克思非要搞唯物主义呢?这种不合逻辑的地方源自犹太-基督教的特性,马克思是犹太拉比世家出身**,更加深受一神教的毒害。犹太人的上帝,就是为了某种利益(姑且不论是物质利益,还是心理利益)而被捏造出来的,并无任何理性基础,而是直接加以设定的。唯物主义者的“物质”定义和“世界是物质的”,就完全是套用的这种逻辑而产生的:既然人类心理上需要一个上帝,那么我们就塑造一个上帝;既然我要在社会历史中搞物质决定意识,我就编造一个唯物主义哲学。
好吧,分析一下唯物主义的害处。
首先,唯物主义看起来很符合事实,问题是哲学不是一个“看起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学科,哲学是专门较真的地方。如果非要根据“看起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逻辑行事,那么哲学看起来就很没用,这个学科早该取消了。
其次,“世界是物质的”一说空洞无物却让人以为获得了知识,这本身就有阻碍人们进一步获得真正知识的嫌疑,这一点在辩证唯物主义中有更直接的体现***。当然,仅仅唯物主义而不加辩证法,仅仅“世界是物质的”这么一句话,倒也不至于真有多大的作用。
最后,唯物主义更大的坏处,在于如果人类过分看重一个空洞的概念(物质),就难免会为它赋予一些想当然的内容。举一个直观的例子:
你开车走到半路,有人打电话告诉你:“你前方500米处的路上有个东西,由于某种光学效应,你在汽车上可能看不大清楚。”如果你相信这个人,会怎么样呢?是不是要减速慢行,以免直接撞上去。
应该如此。但是这并不一定是个好选择,因为对方只告诉你“有个东西”,万一这个东西的属性是:“径直开过去没事,只要速度低于某一个值,靠近就会爆炸”呢?
当我们认定有一个“物质(东西)”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把一些最常见的属性套在它头上,而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行车安全考虑,也确实不能把心思用在防范那么奇怪的例外上。但是搞科学研究,或干其它一些远离日常经验的事的时候,所面对的对象往往就不能“以常理论之”了。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唯物主义者反对“相对论”,反对“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或反对“量子化学中的共振理论”的原因。
*:马克思在西方也是有影响力的,但他是作为社会学家而非哲学家而著名的。
**:马克思父母都是犹太人,不过他小的时候,全家就改信基督教了。
***:辩证法就是阴阳五行理论的一个西方变种,只配“指导”中医这类“科学”。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