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4期间的学运领袖和知识精英

关于64期间的学运领袖和知识精英

最近很多主帖讨论64,不好一一回帖,这里冒个泡。

基于我对政治本身丑陋性的认识,我对任何政治领袖或者代言人都持有怀疑态度,不期待任何意义上的道德模范或者圣徒,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异议方亦然。要我去认真仔细考证、考察、挖掘某某某本身是不是一个道德者,没有多少兴趣。

对这些人不期待,不代表我会去攻击他们。群众政治事件是突发性的社会运动,它包括了当局、当局中的异见势力、学界左中右、民间代表,以及广大民众。其中民间代表危险与机遇最大,有点压上脑袋赌一把的意思。但是他们也是整个事件的焦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民间代表,其他各种势力仍然显性存在,但是最多仅仅是一种喧嚣和热闹,远远不是冲突。只有出现了一呼百应的民间代表,才是真正的冲突和对垒。

民间代表的出现为民众承担了抵抗风险。从这个角度看,任何意义上对民间代表的道德批判都很缺乏基础。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批判,只有德高者对德低者的诟病,也就是至少做到薄己厚人,厚己薄人本身就是反道德的。

所以,对民间代表的批判可以是技术上的、策略上的,但不应该是道德上的。由于64的特殊性,民间代表都是乳臭未干的孩子,当事者基本上都能坦然承认技术上、策略上的失误。这就使得攻击者更容易选取道德方向,可惜这实在是一种错误。

还有一个问题,“到底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们创造历史”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那次政治事件。64不是某些民间代表鼓动起来的,当时的群情激愤之下,没有王、柴、吾等人,也会有其他民间代表脱颖而出,这点似乎有利于大家可以对他们进行某种程度的批判。但是,从他们承担的风险来看,我依然持反对意见。即使民众选择了错误的民间代表,也是环境和群众本身的不成熟。

对历史的分析和挖掘是如此的困难,想当年的汪兆铭,为鼓革命士气,留下一段“不负少年头”的壮丽篇章。晚年的经历,也被不少人(或者说主流)钉上了历史的道德耻辱榜单。我们能够有多少自信来评价和攻击这些20出头的学生?

相信自己的无知是知识的起点,厚人薄己是道德的底线,如果能够认清这两点,我想很多人不会这么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反过来可以思考一下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26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