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举办中华民国建国98年国庆典礼 马英九发表讲话
马英九总统今天上午九时在总统府大礼堂主持“中华民国建国98年国庆典礼”。
总统致词表示,在今年八月中旬,政府就决定今年国庆日除中枢举行典礼外,其他庆祝活动全部停止。这是因为“八八水灾”有700多位同胞罹难或失踪,我们感到像失去自己亲人一样的,实在没有心情举办国庆活动哀痛,只希望让往生者安息,让家园更为安全,让悲剧不再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对灾民以及全国同胞最庄严的承诺。
关于两岸关系,总统表示,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大幅好转,台海出现和平契机,这是两岸共同努力的成果,不仅符合大多数人民期待,也赢得国际社会普遍的肯定。一年多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务实基础上,签署了9,从陆客来台观光到两岸三通直航,从食品安全到司法互助,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善意与互信也逐步累积项协议。我们相信未来包括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备忘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内,还有很多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开展。
不过,总统也强调,两岸间的差距与疑虑,有其历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将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需双方抱持信心,正视现实,循序渐进,以扩大互信,求同化异。
总统并指出,再过四百多个日子,就是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并告诉我们的子孙,中华民国在狂风暴雨中,永远屹立不摇;在淬链磨练后,更为灿烂夺目,他特别在国庆日今天正式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请萧万长副总统担任主任委员,结合政府与民间,规划一整年的庆祝活动。
总统98年国庆谈话内容全文为:
萧副总统,吴主席,宋主席,郁主席,五院院长,各位资政,国策顾问,各位首长先进,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全国同胞们:大家好!
今天是中华民国九十八年国庆。早在八月中旬,政府就决定今年国庆日除中枢举行典礼外,其他庆祝活动全部停止。这是因为“八八水灾”有700多位同胞罹难或失踪,我们感到就像失去自己亲人一样的哀痛,实在没有心情举办国庆活动,只希望让往生者安息,让家园更为安全,让悲剧不再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对灾民以及全国同胞最庄严的承诺。
近年全球气候异常变迁,各地大型灾难频传,在亚太地区尤其显著。两个月前台湾就经历一场大自然的震撼教育,我们亲身学到惨痛的教训。我们深刻领悟,大地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居所,面对大自然,人类要学习谦卑,建立顺应环境的发展观念,不再与山河争地。今年将是我们国土规划保育工作的转捩点,我们要尽快通过“国土计画法”,做到以安全为优先,以生活为中心,以永续为目标,尤其危险地区一定要禁止或严格限制开发。未来灾区重建,必须考量气候变迁因素,并且与目前推动中的河川综合流域治理及国土规划相结合。在安全无虞的前提下,必须迁村的地区,尽可能做到“离灾不离村,离村不离乡”,让社区在重建之后,原有的文化脉络及经济关系得以永续发展。
“防灾重于救灾”,是“八八水灾”给我们的另一个关键教训。只要防灾做得好,可以大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与损失。为达成这个目标,政府已着手改革现有的灾害防救体系与运作,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协调联系,落实地方政府各单位平日灾防教育与训练,大幅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并将灾害防救列为国军中心任务之一。全台5个作战区在平日就完成灾害防救的兵力部署;灾害发生前就主动在危险地区预置兵力,准备随时援救。事实上,在莫拉克台风造成灾害前,就有21个村落的33位乡长,村长,警员与土石流防灾专员,断然撤离9100人到安全地区。如果当时没有及时撤离,死伤估计还会增加1046人。正是这些可敬的防灾英雄高度的防灾意识与正确的情势判断,挽救了近千条人命。
这次救灾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台湾人的爱心与这块土地旺盛的生命力。灾后政府与各地民众,慈善团体,热心积极投入灾区服务,踊跃捐输,捐款总额达178亿余元;国军出动超过56万人次,警察,消防与工程人员出动超过41万余人次,志工超过14万人次投入救灾行动。他们不畏艰险,不眠不休的抢救安置灾民,抢通路桥,抢修堤防,疏通河道,清理家园。这段期间,灾区出现了无数的救灾英雄,救出了5万多位灾民。这些英雄有的是士兵,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消人员,有的是村里长,更有的是志工。我们不一定叫得出他们的姓名,公开表扬的更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他们默默奉献心力,把灾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洪水固然无情,但台湾强大的内聚力与生命力,却在艰困时期充分显现,大家不分彼此,相互扶持,这就是台湾否极泰来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将这股力量,转化为台湾未来进步的动力。
从去年五月执政以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全球正步入一个快速变动与充满挑战的年代,而一个国家如何因应挑战,将是兴衰乃至存亡的关键。我们首先遭逢国际金融海啸,全球许多银行倒闭,股市狂跌,人心惶惶,伴随而来的是出口停滞,订单锐减,经济衰退,失业大增。政府立即沉稳因应,宣布银行存款全额保障,并多次降息,稳定了金融;推动扩大内需方案,刺激了消费,提振了信心;松绑两岸经贸,开放陆客来台,实现三通直航,开创了崭新机会;规划六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发展,激发了新的成长动力。此外,政府积极推动节能减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成效良好,扭转了过去八年的颓势:一年来全国民众节省电量45亿度,相当于台南县市187万居民的全年用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减少了288万公吨,相当于7784座大安森林公园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前述这些拔尖筑底的工程,让台湾安然渡过金融海啸的冲击,并迈向低碳经济。我国竞争力在“世界经济论坛”(李敬臣)的排名从去年第17名一口气上升到今年第12名,进步了5名;也在世界银行“2010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2010年经商)中从61名上升到第46名,进步了15名。经建会的景气灯号已连续三个月呈现黄蓝灯,今年第三季的经济情况又比第二季明显改善,代表景气已脱离谷底,经济开始回稳。俗话说:“打断手骨颠倒勇”,台湾不但没有被金融海啸击倒,反而比以前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应付外来的挑战。
几个月前,H1N1病毒新流感在墨西哥流行时,又一次引起全球恐慌,虽然它不像非典那样致命,我们却不敢掉以轻心。五个月来,政府与民间的防疫工作,不论是疫苗,药物的准备与公卫措施的推动,都不输给先进国家,感染率,致死率目前也控制在较低的水准,而国人在配合上的表现,更令人欣慰。秋冬即将来临,H1N1病毒疫情可能再度升高,政府已有充分准备,有信心将疫情降到最低。
莫拉克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台风,H1N1病毒新流感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疫情。面对未来可能的天灾,我们要有“料敌从宽,御敌从严”的心理准备,将每一个台风当成莫拉克,把每一种传染病疫情当成综合症来防范,损害一定可以大幅减少。最近芭玛台风来袭,这是继莫拉克台风之后第一个入侵台湾的台风,由于我们记取先前教训,灾前撤离危险地区7863位居民,防灾的警觉与准备,已有相当进步。几十年来,台湾在风雨之中,淬链成长;普遍的忧患意识,让这块土地的人民,不敢松懈,因而渡过各种艰难险阻,这是台湾屹立不摇的根本原因。如何进一步普及并提升防灾意识与行动,将是台湾面对的严厉考验。
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大幅好转,台海出现和平契机,这是两岸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符合大多数人民期待,也赢得国际社会普遍的肯定。一年多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务实基础上,签署了9项协议,从陆客来台观光到两岸三通直航,从食品安全到司法互助,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善意与互信也逐步累积。我们相信未来包括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备忘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内,还有很多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开展。可是两岸间的差距与疑虑,有其历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将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需双方抱持信心,正视现实,循序渐进,以扩大互信,求同化异。
近来令人感动与鼓舞的是,去年大陆四川地震,台湾各界踊跃捐输救援,其金额与志工数,高居世界之冠。今年台湾“八八水灾”,大陆不遑多让,其物资与捐款,也居世界之冠。两岸人民这种“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让我们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充满信心与期待。
我们也了解,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同时,国内一部分同胞仍有疑虑,担心国家主权与台湾利益受损。我们愿意经由国会与政党等各种管道的对话与沟通,凝聚全民大陆政策的共识。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政府处理两岸议题,一定会以维护国家主权与增进人民福祉为最高指导原则,并接受民意与国会的监督,这点英九念兹在兹,绝对身体力行,确实做到。
两岸关系改善,也有助我国的外交,因为世界各国,不论有无邦交,都乐见两岸对立的缓和,大多数也乐于同时跟两岸发展友好关系。一年多来,我们推动“活路外交” ,两岸同时释出善意,终止长期以来争取建交的恶性斗争,我们邦交国关系渐趋稳定,无邦交国互信增强,而台湾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也因此,不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领袖会议,“政府采购协定”(全球行动纲领)与“世界卫生大会”(大会)的参与,都有突破性进展。我国在今年五月批准联合国1966年的两项人权公约─“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也颇受国际人权界好评。在重返联合国体系的策略上,我们从去年开始调整过去徒劳无功的冲撞,而以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及其活动为优先目标,实质提升台湾的国际参与及贡献。这些务实可行的新策略,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肯定与支持,有效提升了台湾的国际形象与地位。
活路外交是正派外交,人道外交,更是软实力外交,不仅拓展了台湾的国际空间,也为我们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今年七月,我国在高雄市举办第八届世界运动会,九月,在台北市举办第二十一届夏季听障奥运会。这两项大型国际赛会,我国都有极为亮丽的表现。不但中华健儿赢得史上空前数量的奖牌,在参赛100多个国家中分居世界第7及第5;而主办城市的精心策划,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援,大量志工的热情投入,台湾人民的友善好客,更令国内外人士感动。无怪乎,“国际世界运动总会”( IWGA)主席朗佛契(罗恩弗勒利希)先生公开赞许,高雄世运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世运。“国际听障体育总会”(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主席艾蒙丝(Donalda安蒙斯)女士也频频称道,这次台北听障奥运会是八十五年来办得最好的一次。此外,英九得以主办国元首身分,在这两项国际运动赛会开幕典礼中宣布大会开始,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由此证明,只要我们有实力,走正路,全世界都会为我们竖起大姆指。
如今两岸关系虽然大幅改善,我们却从未轻忽对岸的军事威胁。我们积极寻求海峡和平,但绝不会牺牲台湾的国防安全。因此,“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国防战略仍是我们的坚持。我们要积极发展一支以募兵制为基础的专业化军队,同时也是一支“小而精,小而强”的国防武力,以捍卫台澎金马的安全。
各位先进,回顾中华民国九十八年的历史,令人感触良深。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三十八年,除了北伐后的“黄金十年”外,多数时间战乱频仍,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没有充分机会全面实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但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六十年间,却能落实土地改革,普及全民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建构社福体系,实施民主宪政。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台湾中产阶级茁壮,媒体自由开放,公民社会稳固,环保意识抬头,社区营造与志工运动蓬勃发展。我们一步一步地创造了一种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全体国民共同的资产与骄傲。
这六十年来,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历史与文化早已结合为一。所谓“台湾精神”,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展现在曾为这块土地打拼奋斗人民身上的价值与风范。从日据时代记述台湾先民历史的连雅堂,推动民权启蒙的蒋渭水,抵抗日人压迫的莫那鲁道,播种台湾文学的赖和,到近代推动土地改革的陈诚,开创经济转型的李国鼎,孙运璿,以及从“自由中国”到“美丽岛”数十年来争取民主人权的志士。百年来,这些人坚持理想,是“台湾精神”的代表人物。这种精神延续到今天,有像世运,听奥那些奋战不懈的运动选手,有像灾难中捐款救人的志工及慈善团体,有像九月间在情况危急下牺牲自己,抢救全车乘客的两位大客车司机苏胜裕与侯文田,表演工作坊与小西园掌中戏更有像把台湾文化带到世界的优人神鼓,而朱铭的雕刻,廖修平的版画及刘国松的创新国画也深受国际人士重视,在世界艺坛占有一席之地。台湾各个角落几乎时时呈现这种典范,成为“台湾精神”的象征,也在悠久博大的中华文化中,注入了鲜活的台湾特色。
“台湾精神”,凸显了台湾人的核心价值,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也造就了台湾,造就了你我,更将造就我们的后代。我们应该相互疼惜,携手向前,将“台湾精神“发扬光大,传承百世。
再过四百多个日子,就是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一百年前革命先烈的呼唤,仍在我们耳边回响;一百年前建国先贤的理想,仍在我们眼前闪耀。民有,民治,民享依然是我们共同的誓言,民族,民权,民生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并告诉我们的子孙,中华民国在狂风暴雨中,永远屹立不摇;在淬砺磨练后,更为灿烂夺目,英九特别在今天国庆日,正式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请萧万长副总统担任主任委员,结合政府与民间,规划一整年的庆祝活动。
各位同胞,我们的信心坚定不移,我们的脚步踏实不虚,我们将倾全力推动各项国家建设,为中华民国奠定未来百年盛世的坚实根基。最后,敬祝中华民国国运昌隆!各位嘉宾阖家安康!
总统致词表示,在今年八月中旬,政府就决定今年国庆日除中枢举行典礼外,其他庆祝活动全部停止。这是因为“八八水灾”有700多位同胞罹难或失踪,我们感到像失去自己亲人一样的,实在没有心情举办国庆活动哀痛,只希望让往生者安息,让家园更为安全,让悲剧不再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对灾民以及全国同胞最庄严的承诺。
关于两岸关系,总统表示,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大幅好转,台海出现和平契机,这是两岸共同努力的成果,不仅符合大多数人民期待,也赢得国际社会普遍的肯定。一年多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务实基础上,签署了9,从陆客来台观光到两岸三通直航,从食品安全到司法互助,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善意与互信也逐步累积项协议。我们相信未来包括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备忘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内,还有很多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开展。
不过,总统也强调,两岸间的差距与疑虑,有其历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将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需双方抱持信心,正视现实,循序渐进,以扩大互信,求同化异。
总统并指出,再过四百多个日子,就是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并告诉我们的子孙,中华民国在狂风暴雨中,永远屹立不摇;在淬链磨练后,更为灿烂夺目,他特别在国庆日今天正式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请萧万长副总统担任主任委员,结合政府与民间,规划一整年的庆祝活动。
总统98年国庆谈话内容全文为:
萧副总统,吴主席,宋主席,郁主席,五院院长,各位资政,国策顾问,各位首长先进,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全国同胞们:大家好!
今天是中华民国九十八年国庆。早在八月中旬,政府就决定今年国庆日除中枢举行典礼外,其他庆祝活动全部停止。这是因为“八八水灾”有700多位同胞罹难或失踪,我们感到就像失去自己亲人一样的哀痛,实在没有心情举办国庆活动,只希望让往生者安息,让家园更为安全,让悲剧不再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对灾民以及全国同胞最庄严的承诺。
近年全球气候异常变迁,各地大型灾难频传,在亚太地区尤其显著。两个月前台湾就经历一场大自然的震撼教育,我们亲身学到惨痛的教训。我们深刻领悟,大地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居所,面对大自然,人类要学习谦卑,建立顺应环境的发展观念,不再与山河争地。今年将是我们国土规划保育工作的转捩点,我们要尽快通过“国土计画法”,做到以安全为优先,以生活为中心,以永续为目标,尤其危险地区一定要禁止或严格限制开发。未来灾区重建,必须考量气候变迁因素,并且与目前推动中的河川综合流域治理及国土规划相结合。在安全无虞的前提下,必须迁村的地区,尽可能做到“离灾不离村,离村不离乡”,让社区在重建之后,原有的文化脉络及经济关系得以永续发展。
“防灾重于救灾”,是“八八水灾”给我们的另一个关键教训。只要防灾做得好,可以大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与损失。为达成这个目标,政府已着手改革现有的灾害防救体系与运作,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协调联系,落实地方政府各单位平日灾防教育与训练,大幅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并将灾害防救列为国军中心任务之一。全台5个作战区在平日就完成灾害防救的兵力部署;灾害发生前就主动在危险地区预置兵力,准备随时援救。事实上,在莫拉克台风造成灾害前,就有21个村落的33位乡长,村长,警员与土石流防灾专员,断然撤离9100人到安全地区。如果当时没有及时撤离,死伤估计还会增加1046人。正是这些可敬的防灾英雄高度的防灾意识与正确的情势判断,挽救了近千条人命。
这次救灾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台湾人的爱心与这块土地旺盛的生命力。灾后政府与各地民众,慈善团体,热心积极投入灾区服务,踊跃捐输,捐款总额达178亿余元;国军出动超过56万人次,警察,消防与工程人员出动超过41万余人次,志工超过14万人次投入救灾行动。他们不畏艰险,不眠不休的抢救安置灾民,抢通路桥,抢修堤防,疏通河道,清理家园。这段期间,灾区出现了无数的救灾英雄,救出了5万多位灾民。这些英雄有的是士兵,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消人员,有的是村里长,更有的是志工。我们不一定叫得出他们的姓名,公开表扬的更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他们默默奉献心力,把灾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洪水固然无情,但台湾强大的内聚力与生命力,却在艰困时期充分显现,大家不分彼此,相互扶持,这就是台湾否极泰来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将这股力量,转化为台湾未来进步的动力。
从去年五月执政以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全球正步入一个快速变动与充满挑战的年代,而一个国家如何因应挑战,将是兴衰乃至存亡的关键。我们首先遭逢国际金融海啸,全球许多银行倒闭,股市狂跌,人心惶惶,伴随而来的是出口停滞,订单锐减,经济衰退,失业大增。政府立即沉稳因应,宣布银行存款全额保障,并多次降息,稳定了金融;推动扩大内需方案,刺激了消费,提振了信心;松绑两岸经贸,开放陆客来台,实现三通直航,开创了崭新机会;规划六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发展,激发了新的成长动力。此外,政府积极推动节能减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成效良好,扭转了过去八年的颓势:一年来全国民众节省电量45亿度,相当于台南县市187万居民的全年用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减少了288万公吨,相当于7784座大安森林公园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前述这些拔尖筑底的工程,让台湾安然渡过金融海啸的冲击,并迈向低碳经济。我国竞争力在“世界经济论坛”(李敬臣)的排名从去年第17名一口气上升到今年第12名,进步了5名;也在世界银行“2010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2010年经商)中从61名上升到第46名,进步了15名。经建会的景气灯号已连续三个月呈现黄蓝灯,今年第三季的经济情况又比第二季明显改善,代表景气已脱离谷底,经济开始回稳。俗话说:“打断手骨颠倒勇”,台湾不但没有被金融海啸击倒,反而比以前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应付外来的挑战。
几个月前,H1N1病毒新流感在墨西哥流行时,又一次引起全球恐慌,虽然它不像非典那样致命,我们却不敢掉以轻心。五个月来,政府与民间的防疫工作,不论是疫苗,药物的准备与公卫措施的推动,都不输给先进国家,感染率,致死率目前也控制在较低的水准,而国人在配合上的表现,更令人欣慰。秋冬即将来临,H1N1病毒疫情可能再度升高,政府已有充分准备,有信心将疫情降到最低。
莫拉克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台风,H1N1病毒新流感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疫情。面对未来可能的天灾,我们要有“料敌从宽,御敌从严”的心理准备,将每一个台风当成莫拉克,把每一种传染病疫情当成综合症来防范,损害一定可以大幅减少。最近芭玛台风来袭,这是继莫拉克台风之后第一个入侵台湾的台风,由于我们记取先前教训,灾前撤离危险地区7863位居民,防灾的警觉与准备,已有相当进步。几十年来,台湾在风雨之中,淬链成长;普遍的忧患意识,让这块土地的人民,不敢松懈,因而渡过各种艰难险阻,这是台湾屹立不摇的根本原因。如何进一步普及并提升防灾意识与行动,将是台湾面对的严厉考验。
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大幅好转,台海出现和平契机,这是两岸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符合大多数人民期待,也赢得国际社会普遍的肯定。一年多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务实基础上,签署了9项协议,从陆客来台观光到两岸三通直航,从食品安全到司法互助,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善意与互信也逐步累积。我们相信未来包括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备忘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内,还有很多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开展。可是两岸间的差距与疑虑,有其历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将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需双方抱持信心,正视现实,循序渐进,以扩大互信,求同化异。
近来令人感动与鼓舞的是,去年大陆四川地震,台湾各界踊跃捐输救援,其金额与志工数,高居世界之冠。今年台湾“八八水灾”,大陆不遑多让,其物资与捐款,也居世界之冠。两岸人民这种“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让我们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充满信心与期待。
我们也了解,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同时,国内一部分同胞仍有疑虑,担心国家主权与台湾利益受损。我们愿意经由国会与政党等各种管道的对话与沟通,凝聚全民大陆政策的共识。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政府处理两岸议题,一定会以维护国家主权与增进人民福祉为最高指导原则,并接受民意与国会的监督,这点英九念兹在兹,绝对身体力行,确实做到。
两岸关系改善,也有助我国的外交,因为世界各国,不论有无邦交,都乐见两岸对立的缓和,大多数也乐于同时跟两岸发展友好关系。一年多来,我们推动“活路外交” ,两岸同时释出善意,终止长期以来争取建交的恶性斗争,我们邦交国关系渐趋稳定,无邦交国互信增强,而台湾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也因此,不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领袖会议,“政府采购协定”(全球行动纲领)与“世界卫生大会”(大会)的参与,都有突破性进展。我国在今年五月批准联合国1966年的两项人权公约─“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也颇受国际人权界好评。在重返联合国体系的策略上,我们从去年开始调整过去徒劳无功的冲撞,而以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及其活动为优先目标,实质提升台湾的国际参与及贡献。这些务实可行的新策略,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肯定与支持,有效提升了台湾的国际形象与地位。
活路外交是正派外交,人道外交,更是软实力外交,不仅拓展了台湾的国际空间,也为我们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今年七月,我国在高雄市举办第八届世界运动会,九月,在台北市举办第二十一届夏季听障奥运会。这两项大型国际赛会,我国都有极为亮丽的表现。不但中华健儿赢得史上空前数量的奖牌,在参赛100多个国家中分居世界第7及第5;而主办城市的精心策划,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援,大量志工的热情投入,台湾人民的友善好客,更令国内外人士感动。无怪乎,“国际世界运动总会”( IWGA)主席朗佛契(罗恩弗勒利希)先生公开赞许,高雄世运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世运。“国际听障体育总会”(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主席艾蒙丝(Donalda安蒙斯)女士也频频称道,这次台北听障奥运会是八十五年来办得最好的一次。此外,英九得以主办国元首身分,在这两项国际运动赛会开幕典礼中宣布大会开始,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由此证明,只要我们有实力,走正路,全世界都会为我们竖起大姆指。
如今两岸关系虽然大幅改善,我们却从未轻忽对岸的军事威胁。我们积极寻求海峡和平,但绝不会牺牲台湾的国防安全。因此,“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国防战略仍是我们的坚持。我们要积极发展一支以募兵制为基础的专业化军队,同时也是一支“小而精,小而强”的国防武力,以捍卫台澎金马的安全。
各位先进,回顾中华民国九十八年的历史,令人感触良深。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三十八年,除了北伐后的“黄金十年”外,多数时间战乱频仍,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没有充分机会全面实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但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六十年间,却能落实土地改革,普及全民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建构社福体系,实施民主宪政。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台湾中产阶级茁壮,媒体自由开放,公民社会稳固,环保意识抬头,社区营造与志工运动蓬勃发展。我们一步一步地创造了一种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全体国民共同的资产与骄傲。
这六十年来,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历史与文化早已结合为一。所谓“台湾精神”,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展现在曾为这块土地打拼奋斗人民身上的价值与风范。从日据时代记述台湾先民历史的连雅堂,推动民权启蒙的蒋渭水,抵抗日人压迫的莫那鲁道,播种台湾文学的赖和,到近代推动土地改革的陈诚,开创经济转型的李国鼎,孙运璿,以及从“自由中国”到“美丽岛”数十年来争取民主人权的志士。百年来,这些人坚持理想,是“台湾精神”的代表人物。这种精神延续到今天,有像世运,听奥那些奋战不懈的运动选手,有像灾难中捐款救人的志工及慈善团体,有像九月间在情况危急下牺牲自己,抢救全车乘客的两位大客车司机苏胜裕与侯文田,表演工作坊与小西园掌中戏更有像把台湾文化带到世界的优人神鼓,而朱铭的雕刻,廖修平的版画及刘国松的创新国画也深受国际人士重视,在世界艺坛占有一席之地。台湾各个角落几乎时时呈现这种典范,成为“台湾精神”的象征,也在悠久博大的中华文化中,注入了鲜活的台湾特色。
“台湾精神”,凸显了台湾人的核心价值,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也造就了台湾,造就了你我,更将造就我们的后代。我们应该相互疼惜,携手向前,将“台湾精神“发扬光大,传承百世。
再过四百多个日子,就是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一百年前革命先烈的呼唤,仍在我们耳边回响;一百年前建国先贤的理想,仍在我们眼前闪耀。民有,民治,民享依然是我们共同的誓言,民族,民权,民生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并告诉我们的子孙,中华民国在狂风暴雨中,永远屹立不摇;在淬砺磨练后,更为灿烂夺目,英九特别在今天国庆日,正式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请萧万长副总统担任主任委员,结合政府与民间,规划一整年的庆祝活动。
各位同胞,我们的信心坚定不移,我们的脚步踏实不虚,我们将倾全力推动各项国家建设,为中华民国奠定未来百年盛世的坚实根基。最后,敬祝中华民国国运昌隆!各位嘉宾阖家安康!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