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党报竞相推出3D版 民众需戴有色眼镜翻阅看

各地党报竞相推出3D版 民众需戴有色眼镜翻阅看

《厦门日报》首推3D党报 今后不定期推出
图片[1]-各地党报竞相推出3D版  民众需戴有色眼镜翻阅看-1984bbs
阅读3D报纸需戴上3D眼镜。

  本报推出厦门首份3D报纸

  ■这也是全国日报中的第一份3D报纸,本报订户随报赠阅,同时加量发行25万份,零售覆盖全市各报刊亭

  ■每份报纸均免费附赠专门定制的3D眼镜。今后本报还将不定期推出3D报纸,敬请读者保留眼镜

  ■本报员工今日上午将在世贸商城广场、火车站广场、SM城市广场一期现场义卖为闽北灾区献爱心

  核心提示

  今天本报的特刊图片,看起来像是重影了?仔细看,报纸边还附了一副3D眼镜,戴上眼镜一看,那些重影的图片突然“变脸”了,一下子立体起来,仿佛就要挣脱纸面,直扑眼球。

  感觉有点像去影院看3D版的《阿凡达》?没错,这也是3D,不过是3D报纸。

  这是本报今日隆重推出的3D影像特刊,这是厦门传媒市场的第一份3D报纸,也是全国日报中的第一份3D报纸。此时距离全球第一份3D报纸诞生在比利时,仅仅过去4个月。

  大胆创新 拔得本地报纸市场头筹

  本报今日的3D影像特刊,除了是厦门传媒市场第一份、全国日报的第一份3D报纸外,还有另一个更具含金量的“第一”。

  在全球第一份3D报纸诞生后,迄今国内不到十家都市报、晚报紧随潮流推出3D报纸,但内容大多为广告,很少涉及新闻。

  厦门日报想到了这一点:作为与这座城市同龄的报纸,在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同时,也与城市居民一起,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应该说,厦门日报是市民观察、了解这座海滨之城的重要视角。

  而这份3D报纸的更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第一次将新闻内容、城市形象以3D进行表现,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打开了市民阅读身边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视角:它用平面报纸,搭载着一座立体城市,让您可以随身携带着城市的截面,以一种更近的距离、更接近心灵的方式,去审视、抚摩这座朝夕相处的城市。

  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3D报纸本身的一种再突破——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认为,3D报刊的特点正是有内容、有广告、有创意、有突破,以大胆创新的举措拔得本地报纸市场的头筹。

  精心筹划 突破技术门槛,联手实力商家

  3D报纸的高昂成本,一直是横在大家面前的“拦路虎”。经过计算:每份3D报纸,包含铜版纸、3D眼镜、印刷等费用,成本需要4元钱。

  但作为一份都市型党报,厦门日报秉持“做海峡西岸第一主流大报”的宗旨,重视读者需求的细微变化,积极地探索报纸创新之路——从4月开始就积极地谋划筹备,为这份3D报纸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

  在跨过了2D图片转3D图片的技术门槛,在克服了3D报纸印刷的难题之后,上周末,本报与实力商家禹州地产联手推出的这份3D报纸,已经基本成型,只等适宜的时机推出。

  禹州地产的高层表示,之所以选择与厦门日报联手推出3D报纸,一方面是看中了厦门日报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也看中了日报在厦门报业的领军地位;另一方面,3D报纸代表着进步、创新、精益求精,与禹州地产的理念不谋而合。

  据了解,本报3D影像特刊加量发行25万份,均附赠一副3D眼镜,除随报赠阅所有订户,还在全市各报刊亭零售,售价仍是1元

——————————————————————————————————–

重庆首份3D报纸受热捧 20万份两小时领光

重庆第一份3D报纸问世了,它就是重庆晚报的3D世界杯号外。昨天,这份号外一亮相重庆主城的街头就受到市民热捧,短短两个小时,20万份3D报全部被市民免费领走,全市5个区,20多个派送点不得不提前“收兵”。

  因为是重庆第一份3D报纸,发行又时值倍受关注的世界杯收官之时,不少市民表示,这份报纸太值得收藏了。

 记者也领取了一份3D世界杯号外,是全部采用高质量铜版纸双面彩印的。记者在第一版看到西班牙夺冠的大照片,与普通报纸不同的是,该照片直接用肉眼看就像没有印刷清楚的双影照片,但当戴上专门配送的左红右蓝镜片的3D眼镜后照片立刻变得立体了起来。

  不少市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报纸,很是稀奇“报纸做得像阿凡达一样,还是立体的,不戴3D眼镜看图片觉得是昏的,戴了就清晰了。”另据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后只要有大事记都可能出3D号外,免费向市民发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38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