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相符”有多重要?

“实”就是事物本身,“名”就是用来称呼这一事物的名字。“名实相符”的意思就是不要指鹿为马,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值得讨论的。
但是现实当中的名实不符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意的颠倒黑白,而是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出了差错,这种“无意的指鹿为马”很多时候往往并不会被注意到,因为犯下这种错误的人本身往往并没有什么恶意。
举个栗子:https://zhuanlan.zhihu.com/p/38458874

从上面的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来,状元的家庭多数是民主型的家庭。他们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有一个状元说:
“妈妈与备考中的儿子约定,每晚睡前都要‘爱的抱抱’,互道‘晚安’”。
“在大洋彼岸的我,依然会常常怀念全家人围桌吃饭的情景,在那种朋友式的交谈中,我可以畅所欲言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和父母分享,那是每天最轻松最温馨的时刻。”
很多状元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

民主?一个家庭内部要怎么民主?父亲、母亲和孩子三权分立吗?
当然如果我们仔细读这段话的话,就会发现作者实际上表达的是“要给孩子自由,不要把他们当作父母的个人财产”。他只是把民主和自由混用了而已。
那或许你会说:这似乎也没什么坏处呀,当然,如果这种混用仅仅局限于家庭教育的话,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不可能。事实上,这种混用已经反过来影响到政治圈了。比如秦晖先生的不仁不义的帝制和亦道亦德的宪政——辛亥之变的价值观基础,就被这种“无意的指鹿为马”带沟里了。
试想我们为什么要民主?难道不是因为民主可以保障自由?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简单推断:如果一个人反对自由,他就不可能支持民主?那么那些小粉红、应试教育支持者、把孩子送进网戒中心的,会支持民主吗?很显然,这些人就是反对自由价值观的。
然后秦老在这篇文章里试图找到证据证明中国人也有“民主价值观”,这当然找得到,因为任何诚实的人都会像陈兰彬一样承认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但这就是“民主价值观”吗?如果非要说这就是“民主价值观”,那为什么明明自由是民主的基石,有“民主价值观”的人却没有自由价值观呢?
或者说,“民主价值观”真的存在吗?——注意我不是说中国人没有“民主价值观”,我是说全世界的人都没有“民主价值观”,有的只是自由价值观而已。因为价值观是道德层面上的东西,民主却是一种制度,如果有“民主价值观”,那是不是还有“数学价值观”、“舞蹈价值观”、“JAVA价值观”?
很显然,这就是中文语境下混用民主和自由造成的。当人们争论文化能否影响制度(也即文化决定论是否正确)的时候,他们其实指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缺少自由价值观,然而秦老却试图按照字面意思找到中国认同民主优于专制的人。他当然找得到,但这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了。

另外,“普世价值”显然也存在名实不符的问题。就算我们抛开“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中国人不算,难道纳粹党卫军和IS刽子手相信“普世价值”吗?这四个字只会把我们引入循环论证的陷阱:
——什么是普世价值?
——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
——为什么你会认为纳粹也认同这些价值?
——因为它是普世价值。
但如果我们承认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并不普世的话,那会对现实带来多少冲击?至少白左们的移民政策完全讲不通了吧?

这篇文章很难写,我改了很久也不满意,但我确实认为这还是件挺重要的事——至少,我们在这里讨论民主,可是却忘了,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却是自由。至于民主?它是维护自由的工具,怎么可以没有?但也仅此而已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