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共產主義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源

共產主義被認為是一種實現平等與和平的意識形態。但是在現實中,它對獨裁的推動和對生產資料的暴力接管總是導致世界上一些最糟糕的專制政權。

結果,數千萬人在戰爭、饑荒和種族滅絕中喪生,包括針對朝鮮人、阿富汗人、車臣人、烏克蘭人、越南人、維吾爾人、藏人和法輪功學員。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共產主義革命,包括1917年俄羅斯的原始革命,及其在整個歐洲和亞洲的集結,如何激起了法西斯主義的反應,導致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意大利和德國的社會和種族主義暴力,以及英國和東歐國家的綏靖政策,從而為納粹的戰爭和種族滅絕鋪平了道路。

喬納森‧哈斯拉姆(Jonathan Haslam)的新書《戰爭幽靈:國際共產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The Spectre of War: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and the Origins of World War II)(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21年)該書信息豐富,深入討論了這一話題。哈斯拉姆是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他的研究包括了整個歐洲的檔案。

共產主義意識形態

俄國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英國媒體開始注意到了「布爾什維克帝國主義」,這個俄羅斯向全球輸出共產主義的背後推手。他們指出,不僅俄羅斯人在共產主義下受苦,世界都有可能淪陷於其國內外入侵的軍隊。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當時被不準確地自稱為「布爾什維主義」或「多數人」)是俄國帝國主義的關鍵。因為俄國相對於其它國家而言是一個弱小的國家,所以依賴於外國工人和農民,布爾什維主義者聲稱他們將從暴力推翻資本主義中受益。「工人階級」容易受到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因為這種意識形態錯誤地聲稱它將把他們從「枷鎖」中「解放」出來。

據瑞士駐法國大使說,到1918年,布爾什維克的宣傳非常成功,以至於「到處都有騷亂、暴動和痙攣」。

哈斯拉姆認為,民主只能在這些條件下生存,「通過做出奢侈空洞的社會改革承諾(比如,在英國從未建成的英雄之家),以及更平等的收入分配,以推遲這些許諾到期的時間,因為兌現這些許諾的手段可能不足以滿足迫切的需求。」

意大利法西斯主義的起源

哈斯拉姆認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意大利共產主義動盪加劇的背景下,政治和金融領域的政府腐敗導致了「長期薄弱」的民主。「當強硬的左翼逼迫他們時,他們一點一點地屈服了」,他寫道,「當他們這樣做時,反抗的情緒在地方一級緩慢而堅決地增長,從而被右翼煽動。」

到1919年,意大利出現了一場極端民族主義運動,「當社會主義反軍國主義者阻止豎立紀念碑以紀念戰爭死者,並且對那些為國家服務而佩戴勳章的人表示蔑視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戰鬥人員聯盟做出了暴力反應。」

哈斯拉姆說,為了回應「來自極左翼的不懈恐嚇」,在俄國革命僅僅三年後,意大利在1920年召開了第一次關於新興法西斯運動的大會。

早期的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者反對國際聯盟和他們國家的財政主導地位。他們反對破壞性的「在羅馬、那不勒斯、都靈、米蘭和熱那亞的電車和鐵路上,出租車司機以及郵局和電力服務部門罷工的浪潮,以及與之相呼應的在普利亞、艾米利亞-羅馬涅和威尼托的農業工人的反抗。」哈斯拉姆寫道。

通貨膨脹和暴力是共產主義動盪的結果,不僅損害了意大利財產所有者,也損害了養老金領取者、行政人員和固定收入者的政治和金融穩定性。

與此同時,「當(俄羅斯)紅軍橫掃波蘭,於1920年8月捲向華沙時,歐洲其它國家感到恐慌。」哈斯拉姆寫道。

從共產主義的迅速擴張,以及當時民主政府的無效反應,產生了民主國家對強人的需求,包括意大利的貝尼托‧墨索里尼。

納粹德國

法西斯主義的暴力,它的種族主義,它的機會主義和威權主義,以及它對同樣暴力、種族主義、機會主義和威權主義的共產主義的反應,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起來,並隨著阿道夫‧希特勒將法西斯主義轉向他的領土擴張主義和種族滅絕目的而持續存在。

哈斯拉姆寫道:「一個又一個國家,包括波蘭、羅馬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更容易被孤立,一個接一個地被希特勒從地圖上抹去,因為對他們每個人來說,對共產主義統治的恐懼最終都比對納粹的恐懼更大。」

22883 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