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失去的只是生存资源和饭碗,他们可是失去了结婚生育的机会?

前言

(一切内容和回复都取决于楼主的时间和心情……)

涉及女性的问题,因为性别身份的原因,男性并不天然具备女性的视角,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对于一个在男权社会长大的男性来说,是困难的、反认知的、反“常识”的,很多男性不认同女性在男性社会遭遇的不公正对待,相反,他们认为相对于在社会经济领域辛苦打拼的他们而言,女性才是被优待的、不劳而获的群体。对于男性需要承担更高的性和婚育经济成本(房、车、彩礼、约会成本),不理解和生恶痛绝。面对女性群体对于顽固的父权社会思想、行为的憎恶和反抗,他们归纳于“女权带来的两性分裂”。

正文

一、何为性别平等?
1、保障每个人的基本人权,纠正性别偏好带来的出生权、继承权等差异。2、性别平等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权力、财富、工作获取机会不以“性别”为判定标准,任何行业都尽量消除刻板印象带来的偏见,以市场化为主要方式配置人力资源。杜绝某个人因为性别身份而被拒绝在某一领域发展,因性别被拒绝获取某个工作机会、升职契机。3、纠正性别偏见,保障公共领域不同性别机会平等,尊重、不干涉私人领域。

二、两性的差异
两性差异主要在于生殖系统、身体结构,女性拥有可以生育的子宫,但为了生殖所改造的身体,富含更多的脂肪,相对男性有更少的肌肉含量。

智力、耐力、擅长领域、才能等,只有个体差异,没有性别差异,“性别”不能判定人性善恶,不能说明个体所具备的品质,更不能决定某个人擅长领域和才能。以为“性别框架”将一个人束缚在“适合某个性别”的领域,既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是以“传统”为名,剥夺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就是无数职业女性对父权社会文化憎恨的源头)因性别而被剥夺了机会,被否决了未来,社会文化和环境时刻影响着女性的发展,可以说,每一个职业女性都戴着镣铐在跳舞,她们成长途中,始终伴否定的凝视,哪怕性别并不能判定她们不适应工作。

三、性别偏好的起源与终结
1、性别偏好的起源
男性相对女性具备略微的体能优势(“略微”是因为在整个动物界,人类是两性体型差异非常小的群体,甚至在个体差异可以超越的范围)。性别本只是个体的一个身体特征,但在漫长的文明中,男性依然以略微的体能优势,获得了文化意义上性别优势地位。

体能优势能发挥最大价值的场景,并非生产领域,而是暴力冲突,暴力冲突升级版就是残酷的冷兵器战争。当粮食和资料有了生产剩余,最重要就不再是扩大化生产,而是如何保卫财产。男性是通过暴力获得了两性的主导地位,建立了父权制,在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父权文明。当下某个体凭借男性性别在权力、财产等领域机会的优先分配权,并非源于个体才能,而是父权文化的余荫。

2、性别偏好的终结
性别偏好会终结么?会,因为父权文明会在历史长河逐渐崩塌、消亡……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和平时代的经济合作和竞争,还是战争时刻的信息战、高科技热武器,都不再依赖个体的体能优势。男性已经不再具备任何个体优势,因父权文化的余留,男性依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掌握着实际权力,但两性普遍性接受同等教育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占据人类一半人口、具备“女性”生理特征的群体,已经在各个领域涌现出极具才能的人物,这个趋势只会不断扩大,无论劳动力还是育儿,她们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半壁江山,但她们依然被父权文化、男性权力结构的社会所打压和贬低,她们中一部分人反抗并且努力争取权益,她们被称为“女权”或者“女拳”(笑),男性权力结构是一定会被女性重新塑造的,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历史洪流,哪怕男性多么不情愿,即使没有“女权”也一样。无论在男权社会中,她们是多么被无视的存在,一个无可否决的事实:女性生产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基石,女性劳动力是现代文明的半壁江山。

四、家庭内部转移支付
父权制婚姻,有非常刻板的性别分工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养家糊口,女性生儿育女”模式依然在东亚的婚姻中普遍存在,但能适应农耕文明的分工模式,在现代文明会水土不服。

“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必然离不开家庭内部转移支付,这不是一方在养活另一方,育儿劳动和家庭劳务没有参与市场流通,所以家庭主妇/主夫无法获得市场回报,但她们的劳动本身对家庭很有价值,甚至价格高昂(保姆+家政劳动在市场可以获得昂贵的报酬),她们的劳动只能在家庭内部获得转移支付,保障家庭主妇/主夫的权益是应有之义,但这对消除性别偏见无益。

日本的经济、政治都迈入了现代文明,但性别分工、性别刻板印象却根深蒂固,日本为家庭提供了育儿资金支持,并保障了家庭主妇的获得家庭转移支付的权益(俗称为“妻权”),它甚至是东亚“妻权”保障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但依然有大量女性选择拒绝婚姻,因为这种分工方式太过于落后,女性并不接受,她们不想被男性“养”,她们更想在社会事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关于男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经济压力
男性承担结婚买房买车、约会付费的成本,不是女权的带来,而恰恰这才是男权社会的表征,是男权社会财产分配和婚嫁习俗带来的必然结果。

男性往往痛恨男权社会在婚育的财产领域压榨自己,买房买车还得付彩礼才有机会结婚,因为男权社会给你们定位是继承财产、家族名誉,被期待创造社会价值的“爹”,给女性的定位是奴隶主的附属品——农村女性无法继承土地,城市非独女,往往不被当做家族继承人。如果家中有多名子女,父母往往选择为儿子买房继承家业,而将女儿“嫁出去”,并拒绝分配财产,而女性的继承权在洼地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全凭借父母的心情。以洼地的房价,通过继承父母乃至祖辈财产购买房产比例,远远大于通过个体劳务、商务等价值购买房产的比例,而其中女性继承财产并购买房产的比例往往低于男性,而在印象中“淳朴”的农村,更是直接通过公权力和宗族社会,拒绝女性继承农村必备的生存资料——土地。

财产领域最昂贵的资产——房产、土地,女性最开始就被父权社会习俗剥夺了继承权,而洼地相关法律就像是宪法一样,毫无尊严和价值。虽然在城市中,尚且有余裕的父母亦会对女儿诸多关照,但至于把女儿作为家族继承人来分配资源的“平等”,反而是罕见的。这不仅仅在于父母对某个孩子的偏爱,更在于整个社会对于不同性别的权力、财富乃至机会等资源分配的性别倾向,家庭不过是整个社会资源倾向男性分配的一个缩影,后续会详细描述,以下会先集中在婚姻领域阐述。

当爹是有成本的,买奴隶也需要资本,贫穷的男性往往没有这样的资本,他们痛恨世道不公、痛恨女性市侩,可他有没有想过,凭什么一个人只因为性别,就可以做另一个性别的人的主子?或者说,如果真有公正,又有谁,可以通过非社会价值交换的方式,只因某一身体特征,就有高人一等、欺压其他人、优先享有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权力?(部分男反贼痛恨大爹,不就是因为他们享有了这样的特权吗?轮到自己,就坚决捍卫并很享受,并把被剥夺了权力并反抗的一方,打为“女拳”么?)

男权社会给予男性在婚育领域的定位,既给了男性期待,也给了男性压力。男性承担婚育财产压力的底层逻辑,是做奴隶主的代价。男性只有放弃奴隶主这个身份,才有可能不再承担这样的压力。方法有很多,比如放弃婚育、入赘、孩子随母性、拒绝购买女性奴隶、寻找真正的伴侣并尊重她的个体价值、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就选择单身等等,方法很多,但没有一个方法是既要又要——需要全方位满足自己的奴隶,但不付出任何代价(俗称厌女又渴逼,厌女但需要性伴侣,或者厌女、不理解也不尊重女性,却需要理解自己思想的女性伴侣),因为从逻辑角度,既要又要的选项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这样的需求只有小说才能满足。

六、关于性别比和婚姻挤压
在父权社会中,男性作为家庭财富和传承直接继承人(俗称”香火”),作为权力和社会价值更钟意的候补者,必然是被家庭更重视的存在,胎儿以及婴幼儿的性别选择,造就了年轻男性数量远多于女性的性别比。在这个婚姻制度逐渐衰落的时代,父权制“传统婚姻”延续可能也并不乐观。(待补……)

七、关于父权社会中“性获取”
如果部分男性心里还有一点点认同“人权”这个词,那么就请把“性”建立在个体自愿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保障个体的选择自由之上,建立在每个人的人权不被侵犯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把自己的性满足定位于其他人的人权之上,那么,没什么好说的,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来这里,还要热衷于你的政治乌托邦,我单纯觉得你就是个会翻墙的畜生,是个为自己私欲凌驾于他人权力之上站街的大爹后备役。

男性想要获得廉价的性,在一个荡妇羞辱随处可见、处女爱好者云集的地方这是不可能的(男性要随时轻易获得性满足,但是女性要保持贞洁?那只能兄弟们之间互相满足了),何况在这个父权社会、人权洼地,女性承担了几乎所有性爱后果(中标),男性无需承担任何成为意外父亲成本,被羞辱的、承担高昂成本的那一方,不慎重是不可能。

既然都支持人权,那么每个人都有满足自己性需求的权力,每个人也都有拒绝别人的权力,每个人更有在(中标)时,承担责任的义务。

八、关于部分男性眼中“万恶”的女权
男性在父权社会中没有获得满意的性缘、婚育,要归罪于女权么?在此方面,男性遵循的是父权社会的规则,对底层男性的婚姻挤压是常见现象,在历史长河中,女性更被限制在家庭领域时,婴儿性别筛选甚至是可怖的、极度残忍,性别比更离谱,能活到成年的女性更少,且一夫多妾,而活下来的底层男性大多是没有机会留下后代或有能力养育后代。女权也没有帮助男性找到性爱和婚育对象的功能。

——————————————————————
为了全文的流程性,对于其他意见会在下方论证,解释或者论证观点是个花时间的活儿,时间不保证。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不仅仅为发泄情绪,那就希望大家后续尽量都走言简意赅的风格。

1、只是给女性冠姓权,女性是否会同意育儿?
答:可以参考女性单身生育的比例,在单身生育不被污名化并提供一定社会化抚养的地方,该比例会大幅度提升,参见欧洲部分国家。

2、女性欣然接受房车彩礼并且推动这种风气?
答:女性不作为家庭传承和财产的主要继承人,但家庭延续需要人口,婚嫁习俗起源于女性劳动力在不同家庭的让度和买卖,这是父权社会的习俗遗留,女性如果有能量博弈,就不会沦为被原生家庭出卖的商品,当前农村女性无权继承土地财产,更只能选择被“嫁”。

3、女性是彩礼的受益者?
答:女性是获取彩礼的商品,彩礼最终收益方是能支配这笔钱的人,这个人不一定是女性,可能作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可能是女性的原生家庭获得,也可能是她们等着拿到彩礼,用以买房或参与另一场女性劳动力买卖的兄弟们。

4、如果认为婚姻不公,不允许女性自由离婚?
答:离婚冷静期、家庭暴力不入刑、漫长的离婚诉讼期(可能长达3-5年甚至更久)、首次不判离的惯例、难以证明感情破解、财产纠纷、不利于女性争取孩子抚养权的制度,都使离婚门槛非常高。即使法律环境不利于离婚女性争取权益,女性在两性中提出离婚比例依然高达七成。

5、被迫生育才算奴隶,并没有拴着铁链强制女性生育。没有强迫女性接受婚姻。
答:虽然社会环境依然指责不愿意婚育的女性,但结婚是相对自由的。“奴隶”指父权社会女性“被”承担主要育儿和家庭劳务,这是工作时间可能长达10-20年的高强度劳务。社会环境默认女性承担照料工作,而拒绝为她们像男性一样提供获取权力、财富、甚至工作的机会,父权家庭拒绝为女儿提供更多财产,冻卵不合法,社会几乎不提供任育儿支持但单身生育污名化,使得父权制所有不平等,是女性获取后代的前提(中共并没有限制行动,为什么男反贼为什么也要称自己为奴?

6、男性的压力很大一部分不也是来源于女性么?一个家庭中的男性如果没有所谓的赚钱的“能力”,他第一个要承受的就是来自女性的指责,认为你不够男人,不如其他男性事业有成。
答:这是男性作为父权制家庭继承者的代价,原文已有更详细论述。父权制并不仅压迫女性而言,性别刻板印象是每个人的枷锁。

7、女性厌男,却靠结婚来减轻自己压力,还要出卖肉体来满足男性“渴逼”的需求,反对男权却要求别人的房子挂上自己的名,欣然接受着彩礼,这算不算既要又要?
答:如果父权社会不挤压女性获得权力、财富、优质工作的机会,城市女性继承原生家庭的财产(房子),农村女性继承土地,女性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压力需要通过父权制婚姻(出卖性和生育意愿)获取生存资源。原因如下:1、父权制婚姻中,她们是默认的家庭照顾者,需要用几十年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育儿和家务,这会严重限制她们自我发展,抬高她们参与更有价值社会劳动并获取财富的机会成本;2、育儿和家务并不比接受资本家奴役更轻松(哪怕洼地缺乏工会和劳资博弈);3、《婚姻法》也使得女性很难在离婚财产分配上“不劳而获”;4、大多数男性在没有原生家庭的支持下,也并不具备碾压女性的财富和获取财富的能力。所以如果没有育儿的需求,对大多数女性而言,直接参与社会劳动比结婚能获取更多利益。而在当下,拒绝婚育、选择单身也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选择。东亚社会是顽固的父权制、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分工和现代文明冲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带来更低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也成为政府头疼的问题。(这是个好问题,我会单独开一节论述)

8、啥都要讨论性别,不想看,太贱了,想拉黑。
答:不想看点×;想拉黑,你直接拉黑就是了,不用特别通知我,我又不是专门写给你看的,我甚至都不认识你啊,兄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