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政治制度背后的审美取向与美学思想?

这个帖子不讨论各类政治模式的得失,只谈美丑。个人觉得不同政治模式的背后也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与美学思想。

一、民主政治的美学:

从整体上看,民主政治所体现出的对公民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美感。
从制度设计上看,以三权分立为首的权力制衡体系,不仅行之有效的保护了民主制的有效施行,还展现出一种清晰简洁而严谨的几何美感。
从社会发展上看,充分保障个人自由与宗教宽容的民主社会,就如同一个充满无限生命力与多样性的复杂生态系统,可以说体现了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之美。

在这些方面,专制主义显然是丑陋的。
从总体上看,专制统治是建立在对民众的奴役与盘剥之上的,毫无疑问是丑陋的。
从制度设计上看,专制社会的各种盘根错节暗流涌动的权力与各种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加之统治者阴晴不定的意志,无疑是混沌而无序的。
从社会发展上看,一言堂让社会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显然是死气沉沉的。
但是专制社会似乎也有自己的一套审美与美学。

二、专制主义的美学:

个人认为专制社会比民主社会更看重政治的美学,原因有二。从统治者的角度看,没有制约无限膨胀的权力显然给了独裁者随意打扮自己国家的能力和欲望,这背后显然是有一种审美的需求在推动的。从民众的角度看,专制社会的民众没有参与政治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机会,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因此政治之于他们本身就缺乏现实意义,于是审美似乎就成为了政治与民众间为数不多的纽带。

中国民众对于大一统帝国的执着与渴望,似乎就是一种审美需求。我至今没有见过一个中国人真的相信统一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但他们就是很喜欢。似乎统一就象征着圆满与辉煌,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美好图景。

共产党和法西斯国家普遍鼓吹的一声令下全国动员的政治运动,似乎也是一种美学追求。它一方面体现了专制下的秩序美,即所有个体被抹去个性,形成整齐划一的矩阵感与机械感。另一方面这种去个性化矩阵式的国家机器具有强烈的整体性,仿佛国家本身成为了一个超越人类的高维生命体,一个足以挑战上帝的全新的神。

把国家变成高维生命体或者说神,可能是极权社会的终极美学追求,不过要实现何其困难。于是对于奇观的追求就成为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种奇观的主要特征就是频繁出现明显超过社会实际需求的各种夸张工程。例如过度基建、过度生产,甚至是过度防疫。其本质上是一种彰显实力夸耀功绩大型纪念碑工程,或者说是为新神降临而提前建造的“神庙”。不仅统治者喜爱,许多民众也会对此津津乐道。

三、总结:

个人认为,不同的政治制度也是具有各自的审美与美学的。这种美学并不需要实物为载体,只需通过人的组织方式与制度的设计方式就能体现出来。其中民主制度的美具有全面性,它同时体现出尊重关怀之美、几何设计之美和自然主义之美。专制主义的美学则显得比较浅薄,它必须要靠制造奇观或者彰显力量才能维持其存在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