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奶品一切相关新闻已被禁止
娃哈哈营养快线“致病”风波真相大披露
破天剑 发表于2009年10月20日 23:55 阅读(1) 评论(0) 分类: 原创
举报
本人经过深入调查,于10月16日发表《数名家长投诉小孩喝营养快线后患病》一文后,引起了网络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自去年“三鹿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今天上午看到娃哈哈集团发出的一份毫不负责任的所谓声明,并采取各种手段企图掩盖真相,本人特发此篇后续报道,以正视听!
附:
工商部门叫停同批次产品的销售 公司经理欲将封存的问题产品“抢走”
娃哈哈营养快线“致病”风波追踪
《法制周报》记者蒋格伟
10月16日,本报刊发《数名家长投诉小孩喝娃哈哈营养快线后患病》报道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引发了一场关于娃哈哈营养快线质量问题的热议,该报道引起了近百家网站转载。
报道发出后,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关于娃哈哈营养快线质量问题投诉,许多媒体记者纷纷联系本报记者要求联动采访,并对娃哈哈营养快线的质量提出了质疑,还有英国《金融时报》等境外媒体联系本报表示对此事件表示关注。一些网友和记者还表示担忧:此次娃哈哈营养快线风波是否会引起下一个“三鹿”事件。
10月19日,娄底市娄星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商局已责令出现问题的该批次产品(生产日期为2009年5月8日,350ml瓶装)停止销售,并将娃哈哈营养快线娄底总经销仓库内的该批次和型号的产品全部封存。
消费者唐强是投诉娃哈哈营养快线的家长之一,他两个小孩喝了有问题的营养快线后立即出现腹痛、腹泻不止,经过5天花费了2000多元才治好。10月19日,他告诉记者,报道发出的第二天,10月17日下午,娃哈哈公司娄底负责人梁经理还企图把封存的产品偷偷运走,幸亏小卖部宋老板及时报了110,在警方的干预下,他们才不得不将封存的产品送回小卖部。“没想到娃哈哈方面用这么卑鄙的手段,居然想抢走证据!”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的方先生在10月1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调查后两天内会和记者联系并给出解释。但截至目前,本报记者并未接到娃哈哈方面任何解释。
凤凰网调查数据显示,娃哈哈营养快线乃至整个娃哈哈品牌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截止10月18日下午4点30分钟,有8290人参与了凤凰网《娃哈哈营养快线致病风波》的专题投票,其中有4722票近六成网友表示“营养快线太不安全,以后不再继续饮用”。
娃哈哈方面
欲将封存的问题产品“抢走”
“从9月20号事情发生到现在,甚至现在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他们(娃哈哈公司)从未主动跟我联系解决问题。我能联系上的也就是一个李姓业务员,我多次向该业务员询问他们公司娄底负责人联系方式都被拒绝告知,而我每次找到李姓业务员她都是说自己做不得主”,消费者唐强介绍,更让气愤的是,10月17日下午3点左右,娃哈哈公司娄底负责人梁某带了几个人到宋老板的小卖部将娄星区工商局封存的产品拖走了。
“梁经理谎称是工商局叫他来把货搬走的,我年老的父亲信以为真就让他们把货物搬走了”,宋先生回忆,当自己回到家里听说此事,马上和消费者唐先生取得了联系,另外马上致电工商局的相关负责人得知娄星区工商局并没有委派任何人来搬封存的产品,是娃哈哈公司的梁经理骗自己老父亲的。问明情况后,宋先生立即拨打110报警。
“我现在对他们彻底不相信了,不诚心解决问题,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把我蒙骗过去”,经过此次波折的消费者唐强对娃哈哈多了几分愤怒和担忧,“他们肯定是想把封存的问题产品搬回去销毁证据,我现在不能保证他们是不是在封存的证据上动了手脚”。
工商部门
叫停同批次产品的销售
娄星区工商局消保股负责人覃先生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饮食安全,目前娄星区工商局已经下令辖区内超市、小卖部暂停销售350ml5月8日生产的批次产品,同时将娃哈哈娄底总代理老王批发部的产品进行了封存”。
覃先生介绍,已经将此事汇报给娄底市工商局,等检测结果出来后,会进一步做打算。“如果有问题,我们将立案调查,并对总经销商进行重罚,责令将这个批次产品全部招回”。
同时,记者从娄底市技术监督局了解到,“由于牛奶的检测存在一定难度,检测结果暂时出来不了,另外还需要消费者送2到4个样本过来检测”。 娄底市技术监督局检测室工作人员陈先生表示,“需对产品进行复检,三到六天后才能出检测结果。”
消费者
将分层产品送往国家质监局检测
“我明明打通了他们800投诉电话,他们居然这样活生生的就否认了,消费者唐强向记者重申的是,自己当初确实打了切打通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800电话并简单地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当时接线员还告知我将会及时派公司人员处理,怎么现在就不承认有这码事了呢?
看到唐强遭遇后,同为娄底消费者的夏先生愤怒地表示,“娃哈哈公司,你敢说我三月份的投诉你们解决了吗?也是娄底的.最少我也打了10个电话呀。有记录吧!你们还骗吧,看你们还能骗多久?”。随后记者与这位夏先生取得了联系,“我当时在娄底老街买了箱娃哈哈,回家开箱饮用时发现,其中一瓶里面有2快黑色的东西,形似槟榔渣。我当即和经销商取得了联系,他们态度很强硬不予处理。我就打他们产品包装上的800电话,至少打通了10次,每次打通接线员就说厂方代表会和我联系”,夏先生等到的是,娃哈哈娄底经销商推卸责任的说法,“你买的这个批次的产品是永州过来的,有什么疑问请直接找永州,与娄底无关”。
本报记者将对夏先生的情况展开进一步的调查。
“事情已经闹到这个份上了,一定要弄个分晓出来,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检测机构存私心,为了让分层产品得到公正公平的检测,我委托你们媒体帮我将产品送检”。唐强说。
目前,消费者唐强写好委托书,委托本报将分层的娃哈哈营养快线产品送往湖南省质监局和国家质监总局的权威检测机构检验,并给本报送来了一些出现分层的娃哈哈营养快线样品。他表示,一定要有个权威的检测结果,让娃哈哈营养快线对全国消费者有个交代。唐强还还准备联合全国各地其他娃哈哈营养快线问题产品的投诉者,在网络和社会上对娃哈哈营养快线进行声讨。
网友
“娃哈哈成‘娃泻泻’”
本报“数名家长投诉小孩喝娃哈哈营养快线后患病”的报道一时间成为了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和网友们关注的热点,引发了一场关于娃哈哈营养快线质量问题的大讨论。凤凰网还以“娃哈哈营养快线‘致病’风波”为题推出了专题网页。
在上期报道中,面对《法制周报》记者的提问,“为什么产品在保质期内,同批次同型号的产品会出现分层、沉淀现象”。娃哈哈公司方面回复说,“哪个做食品的企业都不能保证食品百分之百的不存在问题”,“可能是流通领域操作不当,造成瓶盖松动,引发微生物进入,而造成产品变质。”
网友对娃哈哈方面的这些说法并不买账。有网友在看到娃哈哈方面的解释后发表评论:”看到这样的解释,我实在惊恐,食品企业关系公民生命健康,就应该保证百分之百没质量问题,如果不保证,公民生命健康安全就成了儿戏,如此观点让人汗颜。”同时又有网友质疑“流通领域操作不当,造成瓶盖松动”的说法,“如果运输过程中瓶盖松动,那么,这个包装质量合格吗?”
面对娃哈哈方面的解释,许多网友表示难以理解,同时,“娃哈哈”品牌也被网友恶戏称为“娃泻泻”。部分网民表示,企业相关部门就应该赶紧调查原因,给消费者道歉,赔偿消费者损失,这是才是一个个大企业集团应有的责任,应有的形象。
有网友戏称娃哈哈相关人员的解释确实很雷人,让人汗颜,“‘百分之百说’很雷人,‘哪个做食品的企业都不能保证食品百分之百的不存在问题’。看到这样的解释,我实在惊恐,食品企业关系关系公民生命健康,就应该保证百分之百没质量问题,如果不保证,公民生命健康安全不成了儿戏,如此观点让人汗颜;‘肯定说’很雷人。
而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的方先生向记者表示,“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肯定是不存在问题的,如果出现分层,可能是流通领域操作不当,造成瓶盖松动引发微生物进入,而造成产品变质。”网友们称,这个解释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然而,我们不仅要问,如果运输过程中瓶盖松动了,那么,这个包装质量合格吗?我看,这个‘肯定说’有点大言不惭,恬不知耻” 。
消费者投诉
“娃哈哈营养快线问题多”
福建消费者李先生致电本报称自己2008年底也曾喝了含异物的产品后也出现了腹痛、腹泻的症状,“没想到娃哈哈营养快线问题这么多,我当初买的营养快线里竟然有黑色沉淀物,我发现的时候已经喝下半瓶了,当时恶心得不得了,结果晚上就开始上吐下泻,整整住院了三天!”,“拉了一整夜肚子,早上浑身软绵绵的李先生来到市中医院看病,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肠炎”。
同时,广东惠州市民黄先生亦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购买的饮料娃哈哈营养快线,里面清晰可见一个黑色异物,首先认为是蟑螂,而厂方经理则怀疑为茶叶”,黄先生介绍这瓶饮料的包装完好并未开封,生产厂家是杭州娃哈哈集团,生产日期为2008年5月10日,产品保质期为9个月,当时是在保质期内。
浙江绍兴市的消费者许先生投诉从2009年8月5日生产的营养快线喝出了一个个硬币,有媒体记者采访“娃哈哈”的售后服务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却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营养快线的生产是封闭式的,全电脑操作,不太可能会有硬币这样的异物存在。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认为,这种流通中的硬币上面会有很多细菌,如果真是生产时进入瓶子,那么里面的液体肯定会被污染,从而出现变味变质的情况。而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加上瓶盖已经开启,硬币的来历很难说清楚。
“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我们也相信消费者不会进行恶意投诉,但事情确实很难追查清楚。”工作人员还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为许先生调换一瓶,同时会派业务员来查看,尽可能把这件事调查清楚。
许先生看到本报“数名家长投诉小孩喝娃哈哈营养快线后患病”的报道后,与本报记者取得了联系,许先生称“娃哈哈”业务员已经来看过,但具体原因还是解释不清楚 “对于他们的解释,我很无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人”。许先生最后无奈地得到了娃哈哈公司的3瓶营养快线作为补偿。
深圳的一位消费者反映:2008年10月11日的晚,他在街上买了两瓶菠萝味的娃哈哈的营养快线,当时喝了一瓶,可第二天却突然发现另外一瓶没有开封的里面有一个黑色的异物,赶快看生产日期“20081210前饮用”。当时就想莫非娃哈哈的营养快线也有假冒产品,立马在网上搜索发现这已不是营养快线的第一例事件了,后来向娃哈哈投诉等了3天终于来了人,经确认这的确是天天在电视上做广告的货真价实的娃哈哈营养快线,包装完整没有任何损伤。
面对这样的一款还在有效期内的包装完好、尚未开瓶的产品,娃哈哈驻深圳的客户服务部门,不同的人却给了不同的说法:1、黑色物体是焦糖沉淀,是正常现象。2、黑色物体是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碰撞导致进入了空气产生的霉变物。
该消费者对此表示质疑,这听起来好象有道理,可是焦糖沉淀为什么不是均匀的细小颗粒?为什么在包装上没有文字说明?“第二条理由完全是推卸责任。”
一些消费者表示,希望娃哈哈集团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搞清楚这频频出现在密封好的瓶子里的黑色不祥之物,究竟是怎么进入这瓶子里的,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害,以便保证我们消费者健康。
网络调查
近6成消费者称拒绝再喝营养快线
凤凰网财经在第一时间做了问卷调查,在以“您饮用过的娃哈哈饮料中,哪些出过问题”为主题的调查中,参与投票的600多网友中,其中近50%网友认为“娃哈哈营养快线”有问题,接近40%的网友认为“娃哈哈矿泉水”有问题,网友反映最好的是“娃哈哈果汁”,仅2.6%的网友认为有问题。
广东省汕尾市网友kkjj889说,“三鹿奶粉给中国的企业上了一课,质量问题也给一些人深受其害,但为什么娃哈哈就没有吸取教训,这说明娃哈哈内部存在管理有问题,质量监督部门也有责任”。
网络上不但对娃哈哈处理此事的方式和态度表示谴责,同时对相关职能部门也表示了担忧,广东省深圳市网友lcx888168留言称“由举报到工商局20多天都没有送验结果与控制措施,这是当地相关部门严重失职行为,也是对人民健康不负责任。很多公司产品在市面流通后当出了质量问题,首先解决方法就利益攻关政府部门,再小恩小利打发消费者,确实不行才慢慢坐下来协商,最后纸包不住火时高层才下令严肃查处解决。这也是我国的特色解决方法,所以我国产品质量长期都很难提升到让百姓与世人真正放心。”
但也有网友对“娃哈哈营养快线致病事件”提出了质疑,湖北省咸宁市网友yyc2003表示,在可口可乐公司首次进军国内乳品饮料市场的时候,爆出这条新闻,时间上让人觉得太巧合了,谁在幕后操纵,大家想想就知道了。
截止10月18日下午4点30分钟,有8290人参与了凤凰网《娃哈哈营养快线致病风波》的专题投票,其中“你经常喝娃哈哈营养快线吗?”一题,2983票(占36%)网民表示“经常喝”,3378票(占40.7%)网民表示“很少喝”,1926(占23.2%)票网民表示“不喝”。
就“你以后还会继续饮用营养快线吗?”一问,1260票(占15.2%)网友表示“会,应该问题不大”,4722票(占57%)网民表示“不会了,太不安全”,2308票(占27.8%)网民表示“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若娃哈哈营养快线确有质量问题,你认为此事如何处理?”,其中5770票(占69.6%)网民表示应该“严惩不怠”,2351票(占28.4%)网民表示“根据调查结果做相应处理。”
律师
厂家应停止生产并召回所有问题产品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律师表示,颁布并不久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同时李健律师还强调,依据法律规定,若当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一位奶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产品分层肯定是微生物出了问题,病菌引发蛋白质变质,“其实这些液态的奶制品在出厂前是由厂方的质检人员观察了3到5天,已将问题产品抽除了的,现在这样成批次出现问题的,我也感到很奇怪”。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