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成80后“第一恐慌”

婚房成80后“第一恐慌”

“80后”生存现状大调查:婚房成“第一恐慌”

2010年02月15日09:04
   五成“80后”自认压力大于“70后” 三成是“月光族” 四成“80后”每月补贴父母家用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 亿人。

  转型社会的洪流造就了“80后”的独特性,这些在温室里成长的“小皇帝”们,却要面对社会变迁进程中的狂风暴雨。头上顶着“垮掉的一代”、“叛逆”、“自私”、“脆弱”等负面评价,还伴生着“富二代”、“房奴”、“卡奴”、“蚁族”、“宅男”等社会现象。

  为了真实反映“80后”的生存状态,日前,广州日报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推出“80后”生存状态大调查。截至2010年2月5日零时零分,共有来自广东 、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的3313位“80后”在网上参与了调查,为我们全面、客观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依据。

  调查发现,住房、婚恋、竞争压力、父母赡养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们感到迷茫与焦虑。但他们同样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在奋斗的路上”――这是这一代人目前最重要的人生主题。

  “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嬉皮。他们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名称: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意指品格低劣的流氓。而在今年最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国最权威的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时代周刊》如此写道。

  这是《时代周刊》亚洲版2004年2月2日的报道,这篇名为《新激进分子》的报道也许是海外媒体第一次对中国“80后”一代的聚焦。

  时至今日,“另类”早已不足以概括中国的“80后”。本报调查发现,对于社会舆论贴在自己身上的“宅男宅女”、“脆弱”、“自私”、“垮掉的一代”、“叛逆”等标签,大部分受访者并不十分认同。33.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加诸于“80后”身上的不公正的标签。

  梦想很遥远,现实很残酷。为了探清“80后”们真实的生存现状,广州日报日前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展开了一次大调查。

  压力:

  “80后”幸福感普遍不强 过半自认压力大于“70后”

  在许多人看来,“80后”是温室里长大的幸福一代,但调查显示,他们的幸福感却普遍不强。

  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52.6%的受访者认为“很大,超过‘70后’、‘90后’”;37.0%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正常的”;8.7%认为“一般,不如‘70后’和父辈”;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那么,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呢?48.1%的受访者认为压力主要来自“生活,如买房子、养孩子”等;29.7%受访者认为来自“工作,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18.7%认为“整个社会都在给我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另有3.5%表示压力来自于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消费:
  仅占一成有私家车 六成表示两年内不买车

  相对于婚房这类迫切的刚性需求,车子对于“80后”而言还是奢侈品。
  油费、桥路费、停车费等养车成本居高不下,购车后的日常支出直线飙升,令大部分“80后”不敢拥有自己的座驾。调查显示,“80后”中的“有车一族”仅占13.5%,19.7%的人表示打算近两年内购买;而66.8%的受访者表示近2年内不会考虑买车。

  在消费习惯上,对于“先透支、后还款”的信贷消费,大部分“80后”持谨慎理性的态度。31.3%的“80后”曾经有过透支信用卡购物的经历,但经常性透支者则仅占16.4%,偶尔透支消费的占14.9%。
  值得一提的是,33.6%的“80后”表示自己根本没有信用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29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