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
到2020年,北京新机场、成都新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建成投产,枢纽机场设施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批支线机场投入使用。2025年,建成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形成3大世界级机场群、10个国际枢纽、29个区域枢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形成并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明显加强,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枢纽作用显著增强,航空运输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展望2030年,机场布局进一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完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到2025年,在现有(含在建)机场基础上,新增布局机场136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370个(规划建成约320个)。
华北机场群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机场构成。布局规划新增沧州、介休、正蓝旗等16个机场,总数达48个。增强北京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与天津、石家庄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培育太原、呼和浩特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增强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提升唐山、运城、包头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霍林郭勒等机场建设。
东北机场群由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内的机场构成。布局规划新增铁岭、四平、绥化等23个机场,总数达50个。逐步提升哈尔滨机场国际枢纽的功能;培育大连、沈阳、长春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拓展机场服务范围;提升锦州、长白山、大庆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松原、五大连池等机场建设。
华东机场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7个省(直辖市)内的机场构成。布局规划新增嘉兴、蚌埠、瑞金、宁德、菏泽等16个机场,总数达61个。增强上海机场国际枢纽的竞争力,与杭州、南京、合肥、宁波等机场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互联7互通;培育厦门、青岛、福州、济南、南昌、温州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提升无锡、舟山、黄山、赣州、烟台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上饶等机场建设。
中南机场群由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6个省(自治区)内的机场构成。布局规划新增周口、荆州、湘西、韶关、贺州、儋州等24个机场,总数达60个。推进广州、深圳等地机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共同打造珠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增强武汉、长沙、郑州机场枢纽作用,培育海口、三亚、南宁、桂林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提升揭阳、柳州、洛阳、宜昌、张家界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信阳、岳阳等机场建设。
西南机场群由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机场构成。布局规划新增武隆、甘孜、威宁、楚雄等29个机场,总数达78个。
逐步提升昆明、成都和重庆机场国际枢纽的竞争力;培育贵阳、拉萨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大幅增加区域机场密度,优化布局结构,提升万州、九寨、黄平、丽江、林芝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巫山、巴中、仁怀、澜沧等机场建设。
西北机场群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自治区)内的机场构成。布局规划新增宝鸡、平凉、共和、石嘴山、塔什库尔干、且末(兵团)等28个机场,总数达73个。
逐步提升西安、乌鲁木齐机场国际枢纽的竞争力;培育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增加机场密度,提升延安、敦煌、格尔木、中卫、喀什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陇南、祁连、莎车、图木舒克等机场建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