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葱經常有一些有關平權的討論,主要是談論「女權」問題,但女權 (不是那種極端女權,而是真的為被欺壓女性維權) 終究也是爭取平等權益吧。我一直都很怕看那些帖因為我總覺得這個話題很容易挑起罵戰,所以如果你容易暴躁的話可能這帖不太適合你,希望大家保持理性。另外我只是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並不是引述哪家學派,難免有主觀內容,也有可能有很多早討論過的看法,介意請跳過。
首先何謂平等,到底是「不問條件,所有人都得到同樣待遇」,還是「同等付出的人得到相應回報」?對我來說,是都可以,只是看社會的接受程度。舉個例子,西方國家「女權」主義者經常提倡女性在管理階層或從政環境上不如男性,平均工資低於男性,無視了男性更高的平均退休年齡、加班時間、體力勞動工作和高風險工作等,單純以數據去猜想原因 (歧視) 而漠視其他影響因素的細節。
希望更多女性去參與管理階層工作,其實也是想展示女性也有管理能力和薪金平權的問題。事實是很多人,不論男女,都不喜歡「女上司」這種東西。為什麼?這不是刻板印象嗎?有一點點,但也不全是。首先我們要明白男女之間的確是有生物學上的明顯分別的。
我說:「男人(平均來說)比女人高。」那能構成歧視嗎?肯定不是。你可以給我一些極端例子,很高的女人,或者很矮的男人,但平均而言,男人的確是比女人高。這些可量化的平均數據,都不算是性別刻板印象。
身高差:
來源
握力:
來源
我想表達的,並不是男人比較強或有力量所以他們該站在更高的地位。而是大家有著結構上的不同,大家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擅長的地方不同,憑甚麼在同一個職位上要同等待遇或強行男女比例均等?管理階層那麼重要的職位,不是應該按能力去因材而用,非得不按工作能力去盲目一男一女去分配?
我們再看看大腦上的分別:
It was once thought that sex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task and problem solving did not occur until puberty. However, as of 2000,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cognitive and skill differences are present earlier in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ree- and four-year-old boys were better at targeting and at mentally rotating figures within a clock face than girls of the same age were. Prepubescent girls, however, excelled at recalling lists of words. These sex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 correspond to patterns of ability rather than overal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settings a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sexual dimorphism in problem solving task performed by adults.
On average, males excel relative to females at certain spatial tasks. Specifically, males have an advantage in tests that require themental rotationor manipulation of an object.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maze task, males completed the task faster and with fewer errors than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Additionally, males have displayed higher accuracy in tests of targeted motor skills, such as guiding projectiles.Males are also faster on reaction time and finger tapping tests.
On average, females excel relative to males on tests that measure recollection. They have an advantage on processing speed involving letters, digits and rapid naming tasks.Females tend to have better object location memory andverbal memory.They also perform better at verbal learning. Females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at matching items and precision tasks, such as placing pegs into designated holes. In maze and path completion tasks, males learn the goal route in fewer trials than females, but females remember more of the landmarks presented. This shows that females use landmarks in everyday situations to orient themselves more than males. Females are better at remembering whether objects had switched places or not.
來源
由此可見,在所有行業、所有職位強行男女平均分配很大機會是反而沒有效率的,人應該在自己擅長的崗位去盡最大的努力,而不是因為自己是某個性別而去做或者不做某份工作。一般來說男人比較理性、女人比較感性,所以有某一些決策類的工作男性較適合,但不代表有足夠理性去勝性這份工作的女性不存在。
我們再看看幼稚園教師的男女比例:
來源,美國數據,抱歉沒有找到全球,但亞洲很多地區也是1-2%
面對1:49以至1:99的嚴重男女失衡,為什麼又沒有人去爭取平權呢?現實就是,因為幼稚園教師薪金不如大公司管理階層或者政客,所以根本沒有人理。請注意這裡也不是那種「女人就該帶小孩」的刻板印象,而是女性的確比男性更本能地在處理這種工作有優勢。
Researchers asked men and women to let their minds wander, then played a recording of white noise interspersed with the sounds of an infant crying. Brain scans showed that, in the women, patterns of brain activity abruptly switched to an attentive mode when they heard the infant cries, whereas the men’s brains remained in the resting state.
來源
事實就是,有很多事情是根本上的大腦本能已經有男女差異,你不能強求全部人都能這樣去「平等」。那為什麼我一開始說「不問條件,所有人都得到同樣待遇」是「都可以」呢?如果工作崗位不是以能力安排而是強行一男一女去委任的話,那種族平權的時候其他族裔是不是也可以以「所有種族平等」的理由去分開處理不同種族「因為某些種族壟斷了某些行業」呢?如果可以同意的話,也未嘗不可。我的看法是,這些都是以平權為藉口為自己開直通車。部份「女權」勢力的所謂「女強人」一邊要求自己的薪金要看齊男性,但另一方面又看不起收入低的男人,要求自己的老公比自己收入高,這是嚴重自相矛盾的。
如果你的理想主義是「不問條件,所有人都得到同樣待遇」,我不反對,我也希望有一天這個世界能做到「絕對平等」,那人類可能有天演化到兩性大腦構造越來越相似。但那你也要先放下你自小學習的所謂傳統兩性觀念,為什麼女人哭正常,男人就有淚不輕彈?為什麼男女 (不論關係) 去吃飯看電影一定要男人付錢,如果女生主動付錢還說有企圖,朋友間一人請一次不行,AA制不行?為什麼男人罵髒話、抽煙可以,女人就「有失儀態」,要是有負面影響,不是男女都有嗎?為什麼女人做家庭主婦男人在外工作正常,相反就要準備被閒言閒語?為什麼女人穿男裝是中性,男人穿女裝是變態 臉長得好不在此限?為什麼虛構故事的男主角一定要強女主角一定要弱 (近年轉好),如果單女角為主角的,為什麼一定要是剛強的女人?這些都是我們這些年來擺脫不了的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強行矯枉過正的結果。
父母育一子一女,買兩套衣服,一套粉紅色,一套粉藍色,哥哥選了粉紅色,父母說:「這是買給妹妹的啊,你要穿粉藍色的,男孩子穿粉紅色,會被人笑死的。」
「絕對平等」是一種難以實行的理想主義,但在我心中的烏托邦是存在的。
另外其實種族平等也是一樣的,但是跟男女不同就是有少數派的問題,有些人聲音比較大,少數派維權會比較麻煩。和之前說的同一個道理,如果我說「某某國家智商較低」其實不構成歧視,因為這是可量化的數據,舉個例子:
來源,話說這個網站好大的狗膽啊居然說香港是country
這樣說是沒有問題的,因為IQ本來就是按現代教育標準的邏輯、數理思考能力去評審,缺乏那方面訓練的國家,平均智商自然就低了,但如果你說「我覺得非洲人比較笨」那就很有可能是歧視了,非洲土著表示你來草原一起生活一個月看看誰笨。要他們定下一套智商標準,可能我們就一下子變弱智了。
在我看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少數派,包括族裔、性取向、宗教、先天後天的身體或智力缺陷,真正的平等是你是真的待他們如所謂的多數派一樣,他們就是正常人,而不是因為他們有怎樣的遭遇而我們要對他們怎麼好一點。當然,譬如說坐輪椅要建斜台去方便他們是肯定的,但不代表你要對他們付出更多時間和熱心,如果你喜歡幫人,你應該幫有需要的人,這是包括「多數派」和「少數派」,這才令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是「少數派」。我不排除有人是希望被多關心一點,希望別人花多一點時間在他們身上,有的可能是真的曾經被歧視了要找心靈安慰,有的可能是真心享受額外的待遇,但我相信大部份都不希望一輩子被差別待遇,而差別優待也是差別待遇的一種。
你問我:「你支持同性戀嗎?」我不會答你。我只會反問你:「你支持異性戀嗎?」有人可能會答我這不是廢話嗎這有甚麼必要故意說?對啊,就是沒有必要,只是很正常的事,不用「支持」「反對」,他們只是和你不同而已。
有關盲人最常被問的若干愚蠢問題
影片中他們被問有甚麼情況被其他人的「熱心幫忙」煩死,不約而同都說了:「沒事抓著他們的手臂(帶他們過馬路)。」他們要幫忙就會自己問,如果是真的緊急當然要幫他們,但過每天都在過的馬路,就不要愛心爆炸覺得在幫他們了。如果沒有你去幫,他們是不是都死了?肯定不是吧,這只會令人困擾。
不知道宅齡較高的人記不記得片輪少女這作品,我是沒有玩過啦,但我很佩服製作團隊的膽識,因為一定會有爭議的,無論你同不同意裡面的內容,但這就是正正表現了不差別待遇,而不是因為存在某種缺陷就避而不談,強行政治正確。
追求平等的你,是追求哪種平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