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于日前在全国多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在江苏睢宁县睢城街道三张村,检查组发现,改建的户厕因为化粪池质量问题用不上,之前的旱厕在今年 8 月份又被拆除,村民不得不重新在屋前空地上搭起了临时的简易旱厕。
这一现象,并非偶发。在湖南衡阳,检查组同样发现,该市蒸湘区一些农村农民旱厕被强拆,而新厕却跟不上,对此,蒸湘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居然说,” 村民要克服,可以用桶 “。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改厕,既方便又卫生,能够极大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清洁了环境,这本来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联合推介河北井陉矿区等 9 个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这说明,农厕是可以改得很好的。
但好事办好不容易。像江苏睢宁、湖南衡阳等地一些农村,就把厕所革命的 ” 好经 ” 念歪了。人有三急,” 如厕克服,不然用桶 “,不知道一些官员如此轻描淡写,是不是真的觉得这事能 ” 克服 “。若是能克服,何苦费力建设厕所?若是又回到用桶的老路,则厕所革命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
这两地的 ” 奇葩事儿 “,症结就在于这些官员并没有真正把民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在他们眼中,改厕不过是一项必须按期完成的任务而已,” 只见厕所不见人 “,所以才不吝简单粗暴 ” 一刀切 “。
按理说,改厕之前就应该设定好替代方案,既要保证改厕的质量,也要保证民众在改造期间有厕可用,绝不能让老百姓每天为如厕的事而糟心。
从报道看,睢宁农村厕所出现断档,是因为改建的户厕化粪池出现质量问题;而蒸湘区则是因为层层加码、倒推时间完成,突击大范围拆旱厕,导致后续跟不上。可见,两个地方厕改出问题,均属人为原因。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11/29/8905006.html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