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熟悉新疆集中营的人来说,把关注点集中在棉花问题上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对于一个现代经济体来说,棉花及其他农副产品的产值只占据GDP的约1%左右。新疆所发生的系统性的集中营和种族灭绝,与棉花没有太多关系。
发生在新疆的事实是:维吾尔人被大规模(约占总人口10%)羁押进了所谓的“再教育营”,接受所谓的“职业教育”,未经审判便被监禁、被洗脑。根据泄漏出来的中国电文(China Cables)等资料,维吾尔人在集中营里学习的主要课程是汉语和爱国爱党教育,以及反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去极端化”教育。
为了填补修建集中营和羁押大批劳动力所带来的经济停滞财政亏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XPCC)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XUAR)政府与中国内地各省达成了一系列被命名为“劳动力转移”的计划。通过与政府支持的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合同,广东、浙江等沿海制造业大省的各工厂可以用极优惠的价格购买维吾尔劳动力。这些维吾尔人处在新疆自治区政府或者兵团直接派来的警察监视之下,使用单独的员工宿舍避免与汉族员工混在一起,他们所赚取的大部分收入最后都进了自治区政府的腰包,用以监视他们并反馈地方财政。
为了确保这些维吾尔人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同时安抚国际舆论,“再教育营”内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培训,以符合其“职业培训学校”的性质。我们现在通过泄漏的新疆警察文件(China Police Files)发现,集中营只是改变了内部的课程安排,并没有改变其强迫监禁的本质,甚至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强迫劳动的性质。
实施以上的“劳动力转移”计划给中共带来了如下好处:监禁的110万维吾尔人可以化整为零,一批批的重新分配在沿海的各个制造业工厂之中,避免集中关押,同时中共可以对外宣称,“再教育营”学员已经“毕业”,这些集中营已经关闭(当然一部分被认定的“顽固极端分子”会继续关押在新扩建了好几倍的监狱当中)。
这样的一个转变集中发生在2019-2022这几年期间。上一个川普政府末期为了捍卫宗教自由和人权以应对这个问题,对新疆地区的大宗产品,如棉花和番茄,实施了制裁。接替的拜登政府继续追加了对新疆光伏产业的制裁,并在其任上(2022年)通过了《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该法案授权美国海关对任何产自新疆的进口商品做有罪推定,除非能够证明其不是强迫劳动生产。
面对美国的制裁,笔者清楚的记得,当2018年川普政府宣布制裁新疆的棉花和番茄等农产品时,中共的官僚机构罕见的沉默了近十天,才做出应对。中共的舆情专家选择了用一种“棉花叙事”,来反驳美国对中国侵犯维吾尔人权问题的指控。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个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之所以选择棉花而非番茄,因为相比番茄来说,新疆的棉花产量占据中国总产量的80%以上,是更具备代表性的产品,也是中国棉花出口的重要品牌。除此之外,棉花(而不是番茄)在美国文化中有特别的寓意,因为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度和棉花至上主义,这种原材料很容易同美国自身的不光彩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客观的说,苏联系国家在摘取棉花上也普遍存在强迫劳动的现象。比如中国的中亚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在1991年独立以来直到2020年代就有近两百万劳动力有过强迫劳动的经历,国际社会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强迫劳动问题也非常关注。至于新疆,很多新疆人小时候也有在棉花收获季节进行“义务”劳动的经历,这一点可以说和中亚的苏联系邻居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以上这些事实在网络空间的讨论当中几乎完全消失了,因为中文世界并不关注乌兹别克斯坦,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美两国身上,所以对棉花问题的讨论失焦了。
中共官媒选择用新一代的棉花联合收割机来“反驳”强迫劳动的指控,并配上美国19世纪的黑奴摘取棉花的图片。这些反驳是有逻辑问题的,因为机械化并不意味着强迫劳动的消失,正像很多在办公楼里使用最先进的互联网电脑的人士也会抱怨996问题一样,生产工具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生产时间、工资就是合理的,也不意味着劳动就消失了,或者强迫性的因素消失了。不过从传播学上来说,中共的这些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两种生产模式的直观对比(虽然其中一种是19世纪的另一种是21世纪的)所引发的讨论全都是支持中共的。宣传机构力图建构这样一种联想,即强迫劳动是只有人工摘取棉花时才会发生的,生产力的进步(机械化)会消灭强迫劳动问题。
之后围绕棉花问题引发了新一批宣誓效忠的热潮,国际品牌被迫面临生意上的选边站队。高潮部分是快消品牌H&M的所有线上门店均被封锁。所有这些事件中,川普政府另外一个着重打击的商品——番茄,从社会舆论中逐渐消失了。后续的发展证明,中共还没有做好同国际服装界完全决裂的准备,所以逐渐恢复了各国际服装品牌的生意。在这一系列的风波当中,中文世界的舆论和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在棉花问题上了,原本的集中营问题疏于关注了,维吾尔劳动力转移问题(实际是发生在各个工厂而非棉花田里)也退回到少数专业学者的领域。
2022年拜登政府对新疆的光伏产业进行了打击。这件事并未引发广泛的大众讨论,因为大众对多晶硅的生产流程并不熟悉,这样的一种工业原料也不符合中共长期宣传的新疆田园牧歌,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刻板印象,尽管这件事远比棉花田更符合强迫劳动的事实。此事的主角——新疆合盛硅业的厂房就建立在一座集中营的对面,白天维吾尔工人们进入厂房劳动,晚上再回到隔壁的集中营关押,相关证据已经被卫星图片所证实。中文世界对此事的看法再次落入了棉花叙事的陷阱,公共讨论要么试图证明机械化棉花不存在强迫劳动,要么就谴责中国糟糕的棉业工人待遇,对事实本身的关注消失了,中共官媒力图把强迫劳动同棉花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努力再次凑效了。
2024年的今天,日本优衣库(Uniqlo)公司的总裁在与BBC的一次访谈中承认公司未使用任何新疆棉花,再次点燃了公众舆论,笔者再度看到了大量以上的对“棉花叙事”的讨论。在此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正本清源,呼吁大家多多关注新疆集中营问题本身,不要落入了中共所塑造的棉花叙事陷阱,导致新疆所真正发生的事情:现代化、工业化所主导的大规模监禁、关押和种族灭绝,被掩盖在“田园牧歌的棉花田”之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