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莞政府向《南方日报》记者塞了5万元……

当东莞政府向《南方日报》记者塞了5万元……

我的朋友、南方日报记者杨大正拒贿5万元 / 傅剑峰
2009-11-18

前记:

昨晚深夜12时左右,杨大正忽然打电话给我,要我帮他解一下围。就是当他开给办公室桌子上的土特产礼物时,发现几根腊肠下面,全是一捆捆的百元大钞。

杨大正是南方周末的前实习生,现南方日报深度报道部记者,亦是我的好友。这种事杨大正已遇到过一次,上次是拿到了一盘工商银行行长酒醉打公路收费员的录像,那名行长想以几十万元买下这盘录像,但杨大正还是把这一贿赂拒了。第二天南方日报见报,行长旋即落马。

这一次,是调查东莞有关方面把垃圾偷运到惠州的事。在杨大正调查稿成稿之初,其实已经有东莞有关方面向他行贿数千元。为了稳住对方,他先假意收下,同时立即汇报分管领导,并退钱。第二天即出报。

随后多天,他一直在追踪报道此事。他告诉我,昨天,老乡来说情,送了些土特色,他就觉得土特色没什么,就收下了。没想到是,这样一堆钱。

这真是一位正直可爱的记者。我向他建议了处理这笔钱的办法,首先是拍照,并直接向分管领导打电话汇报,打电话务过程需录音,以证清白,防被陷害。然后继续录音,给行贿人打电话,要求对方告诉地址,把钱寄回去,这是给对方面子的一种做法。如果行贿人不愿意,那仍继续录音,给集团纪委打电话,把钱上交给纪委,同时由纪委调查行贿人。

这种采访过程确实是充满凶险的,贪念一起,随时可能落入陷阱。以前就是有一名财经记者,被橡果国际用类似的方式陷害,至今还被关在监狱。

杨大正在南方日报的调查报道已趋职业化,垃圾偷运一稿做得很有调查报道的风格,且职业品行方正磊落,相对于圈内若干贪婪败坏之行为,大正实可敬赞,乃是我南方风骨。

没想到,今天一早看到他在开心发了贴,估计公开是为了证清白吧,也是拒其它行贿人的最有效方式。故我附记之。

烫手的5万元,钱真不是个好东西

2009-11-15 00:03发表
最先关注东莞垃圾垃圾偷运的稿子是在今年8月份,因为一直没法突破,理清利益链,所以不敢下笔。

写不出稿子简直比便秘还难受。一直等到10月底,终于将稿子顺利搞完。《飞来垃圾山》的调查稿发出来后,后来又做了东莞和惠州两地政府的回应。
上周,又一位不愿意透露具体单位和姓名的神秘人士通过我的一位朋友兼老乡联系到我,今天中午约到绿茵阁吃饭。
其实,那位神秘人士还是挺善谈的,也提出了想请我帮忙不要继续追踪垃圾偷运的事态进展,给他们压力太大了。
吃完后,老乡同学将一袋子特产送给我,说是特意带给我。我当时推迟不掉也就收下了,下午出去打桌球还将那袋腊肠放在办公室。
晚上吃饭了顺手将那袋特产带回家,发现还有辣鸡翅,我顺手拿出来吃。发现纸袋子下面还有一个黑色塑料袋,掏出来一看,1扎,2扎,3扎,4扎,5扎…….操,全是百元大钞。
不知道一身汗是被鸡翅辣的,还是给激动的,很久没见过这么多钱了,赶快拍照。拍照完给我那个老乡电话拷问,“什么钱,我不知道啊!”妈的,你丫就装孙子吧,想害死老子!如何这袋子下午在办公室被人当垃圾扔了,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马上致电神秘人士,那丫的也忽悠我,说小意思,一点点稿费。稿费个鸟,一点点,都抵上我半年稿费了。
我让他这丫的明天滚来广州拿,这丫的说最近忙,出差,要周五才回广东。不着急,先放我这里。
终于明白银行的风险多高了,我这里又没保险柜。我警告他说,限定最迟周五来拿,不来我就交给纪委就充公了。5万元可以够行贿罪起刑点了,不是看在我老乡的面子上,我直接举报你这丫的。
搞晕了,晚上睡觉也要防着小偷。今天总算体会到了,钱的确不是个好东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50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