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街头抗争的人群中进行组织化?

组织化包括为纵向组织化和横向组织化两种程式。

纵向组织化就是在馄饨无序的庞大人群中形成层级分明、排列有序的结构。按照某种标准把一大群人分成数个中等规模群体,再把中等规模群体分成数个小规模群体,甚至把小规模群体分成数个微型群体。每个层级每个群体都有一个领导机构,各级领导机构之间有既定的责权,由此形成下情上传、上令下达的权力运作机制。

街头-革-命纵向组织化多数以居住地、工作或学习的机构为划分人群的依据。比如街头人群多数来自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十个城区和县,就要先把人群按照城区和县划分为十个大队。每个大队内又可以按照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辖区来划分为数个中队,再按照所属社区、居委会来划分为小队,甚至还可以根据所在街道或大楼来划分为小组。

对街头聚集人群的组织化越细致,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就越强,人群的凝聚力就越强。把组织单位建立到最小社会单位,比如居住的大楼,工厂的车间,大学的院系或班级,组织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就越多,越容易守望相助。横向组织化就是在每个层级内部设立多个平级的功能机构或团队。横向组织化的主要功能是提高群体的决策水平和协调行动能力。街头-革-命的各级组织中,都要设立这些功能机构:

指挥部门,决策机构;
宣传部门,负责制定宣传策略、策划宣传攻势、制作宣传材料等事宜;
动员部门,负责调动协调人员为街头行动战役实施网络动员、媒体动员和社区动员;
调查部门,负责搜集与街头-革-命相关情报,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财务部分,负责筹集、管理和分配款项物资;
纠察部门,负责保障街头行动有序进行,防止特务破坏和流氓干扰。

街头-革-命初期重点在纵向组织化,建立层级结构,横向组织化从简;街头-革-命中后期纵向组织化与横向组织化并重,组织化扩展到各社区各阶层,各层级组织都设立分工细致的功能机构。

具体组织化模式多种多样,民-主团队应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找出最佳组织化的方案,在街头行动展开后迅速付诸实施。

不实现组织化,无论街头抗争的人群有多大,都只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实现了组织化,原本散漫无序的人群就变成一支意志统一、进退有序的战斗队伍;也只有在对街头人群进行组织化之后,小型的民-主团队才能指挥大规模街头行动,才能迅速扩张形成阵营。

过去多起大型群-体-事件,都没有完成组织化,所以旋起旋灭;如果对参与者进行组织化,每一起大型的群体性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街头-革-命的导火线。

完成组织化后就要开始不断扩大动员力量,如果组织者没有不断扩大事件的战略思维,而是在本地人群聚集之后就原地踏步,坐等红朝当局来瓦解或镇压。如果组织者有不断扩大势态的战略思维,那么每一起大型群体-事件都可以成为街头-革-命的首义之战。

扩大街头-运动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不断扩大诉求的范围。诉求越多,可以动员的参与者就越多。过去的群体事件几乎都提出单一诉求,因此造成参与者人数不能持续扩大,就注定会被压制或消解。未来街头-运动领导者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

第二,采用辐射动员模式。当最初的一批民众聚集之后,民主团队马上对这批民众进行组织化,把原本一盘散沙的人群分成数个大队,大队又可分成数个中小队。然后把其中一部分队伍派到周边地区进行动员。那些被派出的队伍在另外的地方动员成功之后,同样也对新参与者进行组织化,然后再派出部分队伍到更多的地方去进行动员。不断让被动员者成为动员者,运动的规模就会不断扩大。

组织化和辐射动员交互进行,就是政治战争中攻城略地的制胜法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