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在品蔥的很多人還是受中國共產黨教育的毒害甚深。。。

看來中共的仇恨教育,還是非常成功的,他們把清末那段歷史說成民族的屈辱史,因為中共最終是戰爭的勝利者,把自己塑造成民族的保護者,以說明自己專制統治的正當性

剛才看到了一個提問《如果有人認識到中共的獨裁專制不好,但是又糾結於中國近代屈辱史憤恨殖民主義外國入侵,從而感到痛苦搖擺,ta應該怎麼做?》,明顯也是受了這種教育的影響

其實,在清末,知識分子是有共識的,就是,惡國不如亡國

比如,日俄戰爭,更「屈辱」的是,這場戰爭竟然是在中國境內進行的,然而,清末的有識之士們卻是歡欣鼓舞的,因為日本打贏了,主要的思想就是黃種人終於證明不比白種人差。主權被侵佔當然是恥辱,但是甲午以後並沒有仇恨日本的思潮,只有反清學日的思潮。清朝之罪並不在於對外失敗,這個在當年提的不多,而在於對內的不合法,腐敗殘酷野蠻。這個建國後就不怎麼講了,彷彿中國不需要走一個「文明化」的過程,彷彿所有的問題都是外敵帶來的。

在面臨這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同樣的人種,同樣的漢文化圈,日本和中國,一個成了列強,一個成了羔羊,這才是最該讓中國人反思的

中國人的苦難最主要都不是來自於列強侵略的,但是教科書里似乎都是怪列強來了中國人才慘,而清廷錯在沒有能抵御住列強,其實抵御住了中國人才會慘到極點。這點是清末知識分子的共識,譬如譚嗣同就說幸好大清兵力不強,列強則是「曲用其仁愛,以至於極致」

陳獨秀在日本辦報紙說中國被瓜分是沒什麼好可惜的,惡國不如亡國好。專制者越強老百姓越慘。近代列強的入侵當然是入侵,但是是入侵了一個本來就奴役人的國家,而使得改變得以發生。這個到了後來就刻意地絕口不提了。

譚嗣同「幸而中國之兵不強也,向使海軍如英、法,陸軍如俄、德,恃以逞其殘賊,豈直君主之禍愈不可思議,而彼白人焉,紅人焉,黑人焉,棕色人焉,將為準噶爾,欲尚存瞧類焉得乎?故東西各國之壓制中國,天宜使之,所以曲用其仁愛,至於極致也。中國不知感,乃欲以挾忿尋仇為務,多見其不量,而自窒其生矣。」

陳獨秀「瓜分之局,何法可逃,亡國之奴,何事可怖」「惡國家甚於無國家」

野蠻專制的統治者挨打,中國人應該感激的,結果中國居然還有人不僅不感激,竟然還「欲以挾忿尋仇為務」,實在是「自窒其生」,自己把自己掐死的行為

這些先賢,尤其是譚嗣同是可以為了中國人的福祉連命都可以犧牲的。沒有誰會比他們更是愛國者了,只不過他們愛國愛的是中國的人,不是竊取了「中國」這一名詞代表權的朝廷、政府、統治者。

中共由於要維護其統治,隱瞞和篡改不少中國的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思考問題時,一定要跳脫以往中共強加的桎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