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李鹏64日记看点

戴晴:李鹏64日记看点

作者 : 戴晴 打印此文 告訴好友2010-06-23 1:00 AM

2010-06-21
這本日記,若說名聲,可是大噪了好一陣子了——特別是當局不許它面世的消息傳出之後。鮑樸選在今年將它推出,或者說,那個神秘的中間人選擇今年將它塞給鮑樸,為什麼呢?

流傳世間成為公共閱讀品的日記,大凡分三種︰一曰流水細賬,每日進項出款、吃喝迎送,書寫者目的單純,只為自己留個備忘。再一類是柔情百轉之女或多淚多血之男,一肚子柔情豪氣找個隱秘地方打發。這第三類就是多少帶些自戀癖、或者自認為歷史絕不該忽略自己的人物了︰他們或者自己提筆、或者倩人捉刀,推出喬模喬樣所謂“日記”——其實是對自家建功立業的自詡。

這本《關鍵時刻》,毫無疑問屬于第三類。雖說其調閱秘密檔案(包括在可以拿版稅)的權力(注意此處確為權力而非權利)無人可比(讀者朋友一定記得軟禁中的趙紫陽想參閱一下文件而遭拒的情景),氣勢也不可說不恢弘,可惜最後出手的這十五萬字,一點也沒能給他加分。

日記作者說“其中許多情節是鮮為人知,第一次公諸于世的”——究竟哪些,他沒有明說。如果從世人關心的角度,或者說,從“六四悲劇”里邊最為要害的待解之謎而言,《日記》頗有若干看點——比如“4•26社論”。

胡耀邦離世,民間諸多不滿發泄出來。趙紫陽堅持,“只要學生不搞打砸搶,我們就不要管,以免激化矛盾”。在胡的葬禮和自己出訪之前,即4•19日,趙前往真正掌權者住處,“向鄧談了學潮的情況和如何處理的意見。鄧當時都表示支持。”到4•23日臨行前,常委一班人對鄧和趙共同確定的處理學潮“三條原則”(強調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做好學生工作,維持社會正常秩序,堅決制止一切打砸搶不法行為)並無異議。

不料,用當時新華社國內部主任張萬年的話說,“4•23下午趙出訪,4•24李鵬就(召開常委會)听北京市匯報,4•25給鄧小平匯報,4•26發表社論,三天之內就給學潮定了反黨反社會主義制度“動亂”的性。

早在二十年前,論者就已經看到,這里邊的關鍵是登門激怒鄧小平,繼而將鄧的狠話放進社論。總書記出訪,一線指揮權交給李鵬之後局勢如何發展?《日記》這回不僅透露早在4•21日,“軍委楊尚昆副主席下令緊急從駐防在保定的三十八軍的兩個機械化師中抽調1500名兵力,日夜兼程,趕赴北京。一個團進駐中南海,其余兵力布置在中南海四周,保衛中央首腦機關的安全。”對于誘導鄧小平講出“極有份量的話”,《日記》說︰4•23日,總書記離京,李鵬很不爽,覺得“趙紫陽已經把這個‘爛攤子’推給我了,不知居心何在”。楊尚昆此時有了動作。《日記》說︰“在這時,尚昆同志建議我主動找小平同志請示,他也一同去。”

《日記》詳盡給出“鄧小平(4•25)講話要點”。這本是一篇只講給他和“尚昆同志”听的話,連這本《日記》里也沒有說鄧有指示讓他們傳播——與此相反,趙紫陽記得,到後來,在5•17決定戒嚴的那次會上,鄧對李鵬說︰這次不要像上次那樣搞了,不要把我決定戒嚴的事捅出去。李鵬連連說︰不會!不會!——事實是,當天下午,總書記出訪期間主持工作的李鵬即作出決定,在黨、政府和北京市三大系統傳達;當晚起草“4•26社論”——學運升級。

《日記》(4月20日)里還有一則鄧家絕對不喜歡看到的爆料——事關獨裁改革家鄧小平怎麼一次再一次痛斬一線工作大將︰

“這次中甦最高級會晤,已明確是在小平同志和戈爾巴喬夫之間進行。雖然去年在一次小範圍會議上,小平同志親自定了這次中甦高級會晤是由兩位總書記,即趙紫陽和戈爾巴喬夫進行正式會談,小平同志和我與戈的會晤都叫會見。但最近小平同志在接待方案中作了改變,明確提出我與戈爾巴喬夫之間為正式會談,而趙與戈爾巴喬夫之間由會談改為會見。”

讀者記得甦聯在中共奪權、掌權征途上所扮演的角色吧?到1989年春夏之交,絕交三十年之後,毛澤東的繼承人(即退位而不交權的鄧小平)如何在續交的歷史舞台上出場——李鵬的這本日記將鄧的忐忑、瞻顧、患得患失揭示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怎麼趙紫陽與戈爾巴喬夫會面時平實的敘述,會掀起如此大的風浪。

RFA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共23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