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 蒋介石“花园口决堤”的真相

中共篡改抗战历史,以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等卑鄙手段,造谣污蔑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 中共历史教科书宣称:1938年6月6日,日军占领河南开封,直逼郑州。国民党军遂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堤,但未能阻止日军南下,却淹没了豫、皖、苏44县,淹死89万人,造成大片的黄氾区。

然而,大量历史资料表明:决堤前,国民政府采取了疏散老百姓的措施;事后,国民政府和国军向黄氾区灾民发放救济物质,并采取救助行动。当年花园口黄河决堤,洪水流速非常缓慢,黄氾区人民有流离失所者,但几乎没有一人丧命。

1938年6月,黄河尚未到汛期,决堤几天以后,洪水也只是淹没了小腿。放水的时候决口的附近乡镇已经得到警讯,早已撤离,当然也还有没有撤离的民众,但这和该地居民总数比较已经是极少数了。

坚持抗战 蒋介石“壮士断腕”

1938年5月,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国军取得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日本陆军自明治维新后首次战败,因此恼羞成怒,调集机械化重兵大举南下反扑,企图合围国军主力,并通过河南攻占中国中期抗战的指挥中心武汉,以实现其迅速亡华之野心。蒋委员长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指挥兰封会战,在河南阻击日军。不料,中央军第88师师长龙慕韩、第27军军长桂永清、第8军军长黄杰擅自违令弃守阵地,导致后期由薛岳指挥的兰封会战失败,日军土肥原第14师团2万人迅速占领开封。此时,在无险可守的河南中部,日军先锋3个师团又2个旅团连续突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赶来,直逼郑州、新郑、许昌这三个豫中重镇。

一旦豫中失守,日军从许昌向南沿着平原(平汉铁路)推进,先锋最多10天就可以杀到武汉(约400公里)。众所周知,武汉是中期抗战的核心地区,包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国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在内的各军政机关、大中小学、工厂企业和大量军需和民生战略物质都在武汉,而战时长江航运极为艰难,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才能分批逐步转移到大后方重庆,方可坚持对日持久抗战。

所以中期抗战的中心武汉是绝对不能迅速沦陷的,否则中国将面临亡国的巨大危险!如果不炸黄河大堤,而以兵力薄弱之国军在豫中死守会怎么样?大陆战史研究专家萨沙认为,以当时中日两军力量的悬殊对比,也无法阻挡机械化日军的快速推进,中国依然将面临亡国危险!

在这样千钧一发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蒋介石国民政府不得不“壮士断腕”,作出决黄河之堤将敌隔绝于豫东,以屏障保卫大武汉的决策。

曾经担任武汉行营参谋长的晏勋甫,在1949年后写文章说:1935年,国民党便有中日交战时可决黄河之堤将敌隔绝于豫东,藉以保全郑州之议案;1938年他出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参谋长时,又和副参谋长张胥行以此计划向程潜建议,程认为可行,遂向蒋介石请示,蒋回电予以批准。这是花园口决堤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教育部长陈立夫等人都曾经先后向蒋介石建议放黄河之水以制敌。放黄河之水不是要淹死日军,而是利用黄河泥水阻止日军的重机械武器与车辆前进,为国军主力突围和保卫武汉争取时间。

5月31日深夜,蒋介石委员长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在中牟县赵口决堤。

偷梁换柱 中共编造“谎言”

国民政府和国军向黄泛区灾民发放救济物质。

25483 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