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演讲里,或许可以窥见中堂的立场,以及如果他上任后,会做些什么。
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多位,科技水平离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经济正面临提质增效升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不少。中国要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形成支撑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一,破除束缚创新的壁垒。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政府”,首要的事情就是简政放权,这实际上是给市场让出空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年多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3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设立企业“井喷式”增长。我们强力推进改革,就是要减少对创新活动的干预,让想创业、能创新的人都有机会、可作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这样可以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让改革成为富民的改革,让创新成为惠民的创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我们将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实施股权期权等激励政策,给创新者更大自主支配权,让创造发明者获得应有回报。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境内依法经营的企业都享有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开展研发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创新的产品同样是中国创造,其品牌也是中国的品牌。我们还将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这样创业创新者即使失败,也有一张“安全网”能够兜住底,使创新失败者反思后能够进行新的创业。
第三,营造保护创新的环境。中国致力于建设对创业创新者最具吸引力的国度,吸引力不仅来自巨大的市场需求,更来自完善的法制、规范的市场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权假冒等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火种,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讲,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有利于中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中国人常说:不破不立。在中国,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行不通了,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益、节能环保的增长,必须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们支持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创新的办法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促进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化茧成蝶”。
中国的创新是开放的创新。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创新,愿意同一切有真诚意愿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创新合作。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需要与各国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永远做开放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创新的大国。
——-
最后看完,我的个人感想是中堂是个明白人,思路都是对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早就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