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现象”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绿营意识形态失败的结果

我觉得柯文哲现象是很值得探讨的,从表现来看柯文哲和他的民众党有三个特点:非蓝非绿、可蓝可绿、有蓝有绿。

但是觉得更深层次的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是绿营过去四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败:那些从小就认同台湾的年轻人开始对“台湾独立”无感,对两岸关系紧张感到担忧,在蔡英文任内民进党迅速右翼化背景下,对“台独”开始怀疑甚至反感。

我的看法是柯文哲本身深绿出身,到后来转向“两岸一家亲”和反对“去中化”,本身就是台湾独立运动失败的一个标志。因为民进党长期执政并没搞成台湾独立,而民进党迅速右翼化让台独运动不再是一个反体制的理想主义的事业而是民进党的一个政治符号罢了,民进党的“假台独”其实让接受“天然独”教育的年轻人迅速失望。

而民进党宣传的柯文哲被对岸统战,似乎反倒把柯捧到了“被迫害”的生态位上,更加受年轻人欢迎。

不光是柯文哲对绿营年轻人有吸引力,他所标榜的“理性、务实、科学”对中间选民甚至泛蓝青年都有吸引力。实际上很多深蓝的青年,恨铁不成钢最后也投了柯文哲,结合选前民调最后投给柯文哲的泛蓝票至少有100万票。

我觉得对泛绿阵营来说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长期执政背景下其自身已经从受欢迎的体制挑战者成为了不够受欢迎的体制。

另外还有个问题,民进党的领导阶层包括立委这届明显老龄化了,反倒是国民党这次选上了7个30岁出头的立法委员。国民党这几个年轻人当中,牛煦庭、徐巧心、廖伟翔都是学历、论述非常好的青年从政人员,虽然侯友宜年轻人没票但这些人反倒是年轻票选上的,所以民进党的问题其实并不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