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生乳需求銳減 大陸再現「倒奶殺牛」

安徽省宿州市一名養了30多年乳牛的酪農告訴北京商報,「一頭奶牛每天的草料費大概要(人民幣)80元,牛奶沒人收,幾十頭牛的牧場,一個月能虧幾十萬元,在短期看不到好行情的希望下,只能殺了奶牛賣牛肉,及時止損。」

報導稱,目前奶牛養殖規模較大、供應充足的大陸北方地區,如河北、內蒙古、山東等地都已經出現「倒奶殺牛」的現象,牧場較少的南方省市供需暫時仍然正常。

中國大陸在2014年就曾發生過,因市場供需失衡、生乳價格大跌,酪農因不堪虧損,在河北、山東等地發生「倒奶事件」,如今類似的情況再度上演。

北京商報指出,在日前召開的河北省生鮮乳價格協調會上,經測算的生鮮乳交易參考價從最低不低於人民幣3.93元/公斤,下調為3.85元/公斤(約為每公斤新台幣17元)。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這個價格已經逼近酪農的成本價,且僅僅是「參考」。去年奶價較高的時候,北方的原奶能夠到人民幣4.6-4.8元/公斤,養殖場較少的南方價格還會更高。

宋亮認為,近期原奶行情走弱,主要是消費需求不足下,階段性產能過剩所導致。

「從原奶的消費需求端看,一方面,去年至今酸奶銷量整體一直在下滑,在疫情影響下,終端需求走弱;另一方面,2022年以來,各大企業都在將收上來的生鮮乳進行噴粉,目前噴粉量已經較為富裕,很多中小乳品企業在2023年可能都不再收一些牧場的生鮮乳,導致了個別牧場現在還沒有簽下2023年的訂貨合同」,宋亮分析道。

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也認為,近期大陸原奶需求走弱,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人們乳品消費水平下降,畢竟在居家隔離的日子裡,米、麵、油、菜才是基本生活保障。隨著學生放假,學生奶供應也停滯,各乳品生產企業產量下調,庫存激增,生鮮乳使用量驟減」。

展望後市,北京商報稱,受訪者一致認為,由於終端需求偏弱,短期難以提振,2023年大陸國內原奶價格預計還會進一步下行。有酪農甚至預估,市場行情得3到4年才能逐步好轉。

長期來看,宋亮認為,下游的乳製品消費2025年應該迎來較好的恢復。但就現階段而言,全球通膨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上升,飼料價格上漲給養殖戶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奶價下行疊加成本上升,2023年預計會有60%以上的牧場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小粉红、毛粉最津津乐道的“资本家倒牛奶”
正在中共国发生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