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部封杀龙应台新书《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
文╱钱钢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香港经济日报-评论)
上个周末开始,旅居本港的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文章,在内地互联网遭封杀。9月11日,北京各网站接到北京市网管办通过质谱下达的禁令:删除全部龙应台的文章,并不能再发她的文章。
新书报导内地网只剩标题
网管办禁令下达前,最新有关龙应台的新闻,是新华网9月3日发出的“龙应台新书追溯60年沧桑世事讲述平凡人曲折命运。”报道所指“新书”,即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现在,在不同网站还可以查到这篇报道的标题,但在新华网打开此文,会看到:“抱歉!您查看的是已删除或过期的稿件“,在腾讯网打开,看到的是:”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登录到原先存有龙应台文库的网站,龙文踪影全无。
网管效率高指令直达编辑
北京市网管办的全称是“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其上级机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宣传管理局。网管,在内地的传媒管制上正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使用先进的技术监控网络表现,用不同的即时通讯工具实行快捷,直接的“以一对众”的扁平化管理,分分钟将指令下达到网站新闻编辑的电脑上,手机上。
在网站密集的北京,北京市网管办正预备推出实名制度,并正筹组“监控不良网站动向”的万人网络志愿者团队。和网管相比,传统的传媒警察-中宣部和各级宣传部的阅评组,已成低效率的老牛破车。
龙应台是当代台湾知识分子中对中国大陆最有影响的一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即“野火集”)就曾风靡内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她为“南方周末”等媒体撰文,10年来,有近百篇文章在内地媒体刊出。她的一些著作在内地出版,今年6月,“亲爱的安德烈”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半年榜,排名第二。
宣传部门多年来对龙应台很头痛。龙文传达的观念,对正统说教是猛烈的冲击。但她善于和管制者博弈,从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文字富有魅力,读者喜爱,检查官无奈。2005年,内地网络转载“,为台湾民主辩护”,“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先后发表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文化是什么?”和“一个主席的三鞠躬“,被认为是龙应台在大陆的四个冲击波。2006年初,屡次发表龙文而使当局不悦的”冰点“,因为发表学者袁伟时谈义和团的文章而遭整肃。龙应台愤而发表“请用文明说服我-致Hu Jintao的公开信”,谴责舆论控制。
这封公开信在内地网络被封杀,但仍有媒体敢发表龙应台的文章。“冰点”事件后,她有若干重要的评论在“南方都市报”刊出。如对电影“窃听风暴”的评论:“你是有选择的”,评论陈水扁弊案的“我怎么上陈水扁这一课”,评论马英九特支费案的“路走得宽阔,人显得从容”等。
她的一些文章在内地较为敏感,传媒在发表时不无风险。如“我们记得谁? -献给冷战中所有的牺牲者”,记述当年国民党空军派往内地执行任务的飞行员的故事。这篇文章,已经触及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的核心命题:尊重个人价值,珍惜遭到战争机器碾压的每一个无辜而不幸的生命。
封杀前新书不合国庆旋律
近期为什么全面封杀龙应台?网管办的理由外人无从得窥,但显然与国庆60周年庆典将至有关。8月初,北京市网管办已经召集各大网站负责人开会,进行国庆宣传的动员。要把网站的思想统一到宣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上来。这是中共宣传部门的老招术,管束媒体“要帮忙,不要添乱”,杜绝“杂音,噪音”。
对他们的“主旋律”而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无疑是高分贝的“杂音,噪音。”因为龙应台想打开历史的黑盒子,正视60年前残酷的真相,还坦言“以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她说:”远离了1949年的价值观,我们的上一代逐渐发展出温柔的,文明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充满深情的致谢和无尽的感恩,起点就是,说一声深深的对不起。“
敏感10月过去禁令不撤自销
在中国大陆,意识形态事实上已经淡化。今天的内地官员,早已不是马列主义的信徒,他们的行为,每每出于现实政治考量。60年庆典的宣传,当局的核心诉求,是中共的地位和国家的统一。于是涉及1949年的历史,他们不可避免要“走钢丝” -决不能否定解放战争,也不要刺激当今的台湾国民党当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势必引发网络热议,红,蓝,绿各种倾向的反应和意见将沸沸扬扬,这是管制者绝不愿看到的。不过,网站是否从此不能再发龙应台的文章?笔者存疑。眼前可能只是一次特定时段的封杀,过了敏感的10月,禁令也许会不撤自销。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