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特特特特特大翻车现场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打脸事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22074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打脸事件?

@InspectorBen 赶紧开工保存证据!!再慢帖子就没了!

https://i.imgur.com/ealfkbw.jpg

https://i.imgur.com/OlUBVs0.jpg

https://i.imgur.com/zESbnaJ.jpg

https://i.imgur.com/l0Us6OE.jpg

https://i.imgur.com/xzaaA2F.jpg


本山大叔小品里的这段话很应景

“我受不了了,不带这么玩的,这半年了都宣传我呀,我怎么跟老李头说,礼我都收了”

卢本伟斗地主,特别搞笑。

话说的太满,最后原地爆炸。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还不让粉丝说,可以说非常著名了。

上面是简介,正文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1987年9月14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由北京发往德国:“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邵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史献书,师箴,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209年,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选举前夕,拥护罗马教廷的红衣阵营声称基督徒们会在主的感召下用选票驱逐伪信徒,并用刚刚传入欧洲的雕版印刷技术大发传单。

结果红衣阵营在选举中大败,传单被教民揶揄为笑话。恼羞成怒的教廷派武装教士四处堵嘴。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曾经喊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口号。

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取代以后,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夫正式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具体内容包括:

[quote]“苏联现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即新社会的成熟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和阶段:全部社会关系在社会主义内在和固有的集体主义原则基础上的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规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显示,社会制度具有有机完整性、蓬勃的活力、政治上的稳定性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这就是发达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各阶级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大小民族之间产生新的、和谐的关系。苏联已形成新的历史共同体,即苏联人民。”

1977年11月,“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在1977年被写入苏联新宪法。

为了表彰勃列日涅夫“对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出的杰出贡献”,苏联科学院把一枚象征最高荣誉、只授予经典作家的“卡尔·马克思”金质奖章授予勃列日涅夫。
[/quote]

戈尔巴乔夫试图靠放宽立陶宛人在列宁格勒购房限制来让当地支持保留联盟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9年11月25号知乎在本问题下的大规模删回答事件

黑尔戈兰岛坐落在北海,与易北河的出海口相望,从19世纪初开始便是英国的殖民地。德国统一后,黑尔戈兰问题悬而未决,直到1890年德意志帝国政府才用桑给巴尔和英帝国交换了这座小岛。黑尔戈兰岛在经济上依赖于德国,但亲英情绪浓厚,自认为是“黑尔戈兰人”而不是“德意志黑尔戈兰人”。

德意志帝国的内部备忘录里提到:所有德国人都在感受深重的痛苦,外国势力竟世世代代统治着如此靠近大陆的德意志土地——一个真正的德意志部落从祖国被撕裂,苦苦挣扎。内部文件认为,无论德国人还是黑尔戈兰的德意志人,都无比渴望祖国的统一,黑尔戈兰人民在英帝国统治下苦苦挣扎。

然而协议签署之前,英国建议德意志帝国派人去黑尔戈兰岛视察民情。于是柏林当局选了著名的鲁道夫·林道前往,柏林当局认为他可能会遇到一点骚动,需要安抚几个领头者。然而林道到达后,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他写道:如果这里来一场公投,绝大多数选民都会选择留在英国。然后英国人赶紧做了一次非官方的民调,发表在 Pall Mall Gazette上,结果表明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德国。临时代理长官 Adolf Wermuth 到达后也在民众里激起反对,居民们认为领土交换没有征求过民众的意见。

当然最后民情还是被英国的下议院给否了,它声称“英国政府已经尽到了义务”。德国政府也用免税和免除1890前出生居民兵役的宽厚条件,勉强安定了民心。

签订协议后,德皇威廉二世带着三千名士兵去黑尔戈兰举办交接仪式(岛上的人口到今天也就一千多人),贿赂了几个当地妇女给他喝彩。然后黑尔戈兰人开始为维多利亚女皇欢呼,Wermuth强烈要求后,在场的黑尔格兰人代表才转而说“我们在血统、语言和习俗上与帝国结为一体”。

后面还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德意志帝国想要在当地推行德意志的法律,但是Wermuth发现一切努力都收效甚微,还激起当地居民不满;割让后的头几年不少人口移民英国和新大陆,留在当地的英国人被德国官僚机构不停刁难;建设海军基地后,黑尔戈兰人的“民族性”被质疑,民族主义者认为他们算半个英格兰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关于英军黑尔戈兰爆炸计划:

评论里

提到:“你漏写了一点,二战结束后,英国人把自己多余的弹药和缴获的德国人的弹药统统集中在赫尔格兰岛引爆销毁,共计6700吨,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非核爆炸。”

事实上,这个岛自1945年春以后就一直无人,先是被纳粹堡垒化,然后被英军作为爆炸实验基地。我个人认为把一个高度堡垒化的无人岛作为爆炸实验基地无可厚非,更应该举例的是1950年发生的事。几个海德堡大学的学生和教授跑上岛,立起德国和欧洲别的些国家的国旗,却被英军逮捕。

无论如何,最后问一个问题,读者觉得以下谁是黑尔戈兰的罪人?

  1. 迁出居民,把岛屿改造成堡垒群和海军基地的纳粹
  2. 用几千吨炸药炸平纳粹堡垒群和海军基地,将德国领土作为爆炸实验基地的英军
  3. 煽动利用民族仇恨,裹挟无辜民众的各国政客和军人



参考

  1. 基尔条约(1807)
  2. 黑尔格兰-桑给巴尔条约(1890)
  3. 俾斯麦手下的最高新闻长官,在操纵舆情上颇有建树
  4. 5. June 1890,柏林人民报也转引过这个新闻
  5. 见Wermuth的自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