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三千亿,用时十五年,订单1200架,第1架就停飞,疯狂自嗨的C919只能现实面临着被卡脖子

投资3000亿,历时15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C919国产大飞机,第一架交付东航首飞就出现反推故障,无奈停飞,不由得让人唏嘘。

“ C919大飞机是中国科技集大成者。”

“ C919所用材料均为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全球领先。”

“91%的国产配件和技术……”

一时间各种溢美与吹嘘纷至沓来,甚至不顾商务飞机生产常理。

https://telegra.ph/file/b71741e2f52bacd112f3d.jpg

自信是好的,但不顾事实的自信则是低级自嗨,而91%国产配件和技术?
  
全世界技术最成熟的波音本土化率也只有60%,根本没有商务大飞机制造经验的中国怎么可能拥有91%的技术和零部件?

C919项目启动于2008年,计划推出168座和156座两个版本的飞机,以窄体客机为主。

当时上马这一项目主要根据波音、和中国商飞COMAC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运输量年增长率将达到5.3%,高于3.6%世界平均水平。客机及货机的需求量预计达到8420架,超过全球需求总量(约39500架)的20%以上。

C919能下线离不开美欧公司支持。根据Airframer数据,美国公司占有C919供应商的五分之三。
  
另外三分之一来自欧洲。这些供应商提供了诸如诸如发动机、机翼、起落架和航电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这才使得中国C919顺利下线。

https://telegra.ph/file/f6c7aecc2b75751bb6dd2.jpg

分部总成也来自不同地方,机头来自成都,前机身和中后机身来自南昌,中央翼副翼出自西安,后机身来自沈阳……将五湖四海的部件总装成一架大飞机是对中国飞机总装能力的大考。

作为商务飞机而言,最重要的三大部件:发动机,通讯导航,起落架系统没有一样是国产,只有机身、尾翼和雷达罩等部分外壳出自中航。

当然,笔者不否认组装也需要技术,但你不能在淘宝上买一堆零件组装一辆自行车就说自产吧?跟华强北有什么区别,哦,差点忘记了,华为也是靠华强北的组装起家的,然后也是直接被卡脖子。

笔者最初就表示 C919只有10%的中国技术,被一些网友骂不扬国威,你骂我有什么用呢?呵呵!骂我就能改变事实吗?
  
通用22亿美元订购20架C919,好让人高潮啊!但是请看清楚,买飞机的是通用飞机租赁公司,不是生产商,人家是买了后回租给中国航空公司挣钱的。

正因没有核心技术,美国才敢叫嚣:不买波音,就拆C919发动机。
https://telegra.ph/file/f4bd29d8a3dbbf2620315.jpg
  
这一不利因素,也导致C919如今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又没零部件,核心部件都是外国供应商的,结果被卡住脖子,不得不停飞,未来的通讯软件升级等也是一大笔钱。

这一尴尬,像极了进口的高端医疗设备,核磁也好CT也罢,人家只提供一次性设备,保养维护必须再次交钱,想自己维修?马上远程锁机让你的设备报废,这就是科技的霸权。

此前传言的要用国产太行AEF13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J2000客机发动机等,可以用来置换C919和C929上美国通用公司的CFMleap-1c发动机……哪有那么容易,leap-1c是目前市场上最成熟的民用大航发,性能可靠,同时兼有强大的节油性能。

咱不说国产发动机技术水平如何,就算能造发动机,发动机性能如何?安全不?相配套的控制软件和短仓呢?也能制造吗?工业软件是中国短板,这些我们一时半会儿造不出来。

C919航发和操控软件短板之前就被暴露了出来,并没有引发足够重视,随着中美竞争加剧,停飞后才发现没有核心零部件备用,运营都很难,事态不仅没有反转,反而更加严重,更别说拿到国际适航证进入市场。

东航C919客机事故发生后,从事故原因调查起就需要外企协助调查,导致客机恢复运营时间被大大延长,原本想要压缩运营成本,事故后反而付出了高昂成本,还得将复航时间一再拖延。

订单1200架,下线第1架就出师不利,以后该怎么办?

如今,只有继续投入研发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力争零部件最大国产化。

一架大飞机,重要零部件成千上万,不是一两年能够突破,主要是制造飞机零部件不仅需要科技支撑,还需要有各种合金材料及加工生产零部件的设备,譬如被德国和日本控制的高端数控机床,铣床等,牵扯到材料学、冶金等多门技术学科,有些东西不是仿制就能仿制出来的。

例如而目前在国际上最好、最高强度的钢是美国的300M钢,中国在这方面依然没有取得技术突破。

作者从不否认中国人聪明,仿制组装能力独步天下,可以从瓦良格号一直到福建舰,也可以把苏27变成歼11,还可以把伊尔76变成运20,但前提必须材料工艺一样。
  
否则战机上高强度螺栓都很难,中国每年要以27000元/吨要从英国进口大量螺栓,也曾买了一批美国黑鹰仿制,40年了,从武直10到武直20,虽然看起来越来越像黑鹰了,可实际还是没有仿制出来,也只有机身部分材料和电子方面设备更为先进。
https://telegra.ph/file/90c108bbc6d22c85be4b7.jpg

再说起落架和起落架软件为例,看似处于航空工业末流的起落架和它的操控软件,实际是飞机关键,无论客机还是军用飞机都如此……F35舰载机就曾因起落架问题耗费了美国当局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可见不是一个小问题。(当时可是很多人嘲笑,谁知道接着大飞机国产起落架质量垃圾,不得不换外国公司的使用,直接打脸就是那么快)

飞机起飞时,起落架收起和降落不仅考验着硬件质量,也考验着操控系统准确性,操控软件特别重要。C919虽然用的是进口起落架,但最终反推上还是出了问题,具体因为什么出了问题东航虽没有公布,但从立即停飞来看出问题比较严重。

15年3000亿,只有一半壳子属于中航,最终处女秀就遭停飞,也说明在商务大飞机研发这块,中国的技术还是相对薄弱。

这样的亏中国吃了不少,从芯片到软件,从半导体材料到军工技术。中国怕脱钩断链,中国为什么怕?
  
因为没有,因为所谓很多引以为豪的成果是嫁接在他人藤蔓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没有掌握游戏规则的权力,没有丝毫的创新能力!

转自微信公众号

内容有部分修改,该作者不敢直接言明武直20是完全仿制黑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