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台灣最近的選情(2022)

今年是台灣的選舉年,以往這個時候或多或少會有幾位台灣的蔥油發表一些看法。
但今年卻沒有,等了一個月都沒什麼討論,所以我忍不住發表一篇來聊聊。

雖然今年也是貴國的重大選舉年,跟貴國比起來,台灣也許比較像在小打小鬧,吵一些很好笑的事情 ww

跟不熟的蔥油介紹,台灣目前的選舉週期和美國一致,每逢4的倍數就是「總統大選」年,如2016、2020、2024…等等。
而插在中間的年份就是「地方首長選舉(含直轄市)」年,如2018、2022、2026…等等。
而今年是2022年,所以是地方首長選舉年。

>>重點縣市簡介<<

地方首長選舉,媒體的關注焦點往往是放在「首都」的戰況,也就是台北市。
而新北市 (舊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因為緊鄰台北,且生活圈重疊 (很多在台北工作的人可能家住新北市,反之亦然),所以也是媒體關注重點。
此外,新北市是台灣人口第一大市,有390萬人 (台灣總共才2300萬人),所以新北市的戰略地位很重要,兩大黨往往會派出強將參選,若能贏下新北市,也是幫2024的總統大選鋪路。

2022台北市長候選人 國民黨:蔣萬安,民進黨:陳時中,無黨籍:黃珊珊
2022新北市長候選人 國民黨:侯友宜,民進黨:林佳龍

台北市和新北市,台灣人常將兩市合稱/戲稱「雙北市」,居民的政治色彩以往被認為是「泛藍」,台北尤其被認為是深藍,因為能夠將戶籍設在台北市的人是所謂「天龍人」,是有身價的資產階級,所以政治態度會比較偏向保守穩定,不喜歡動蕩亂局,而民進黨所營造的政黨形象則是「改革、衝撞」,所以長年無法得到台北市居民的青睞,只有在國民黨自己分裂時,才有機會撿到勝利 (1994陳水扁)

在2014年由於太陽花學運的效應,國民黨全面潰敗,導致連原本最穩的台北市的竟然都輸掉了,國民黨輸給了政治素人柯文哲。
2014年民進黨認為台北綠色不可能贏就禮讓柯文哲出來選,若柯選輸是意料中事,但柯選贏可以重創國民黨聲勢。事實上2014的聲勢的確延續到2016年,民進黨總統選舉大獲全勝。
但2018年民進黨由於認為自己似乎也有機會拿下台北市,就不讓了,與柯文哲徹底撕破臉,俗稱「綠白分手」。但2018年柯文哲還是以3000票的差距險勝國民黨的丁守中。
在2018這一年由於民進黨選舉做得實在太難看,激起民怨,2018年全台地方首長選舉慘遭空前大敗,從原本13個縣市只剩下6個縣市,輸掉了7個。

… 不好意思前情提要有點長,但這些事件都是連貫性的,從以上描述大家可以發現台北市對於全台整體選情的影響力。
由於柯文哲在台北耕耘8年的關係,「台北=深藍」這種既定印象已經被打破了,今年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

今年台北市長是很激烈的「三腳督」局面,別說「誰第一」很難猜,就連「誰第三」也是各家民調眾說紛紜。
離選舉日還有五十幾日,戰局還有非常多變化。

目前「誰第三」應該是民進黨的陳時中暫居下風,由於先前的「周玉蔻事件」導致陳時中民調大幅下滑。
(周小姐於政論節目中攻擊國民黨的蔣萬安不是蔣家血統,並宣稱蔣孝嚴於三十年前有外遇… 節目收視率第一,但觀眾邊看邊罵,反而讓蔣萬安民調上升)
(現在民視緊急讓周小姐請假一週來止血,以免害民進黨全盤皆輸)

黃珊珊是柯文哲指定接班人,她有柯文哲的苦幹實幹優點,且比柯文哲更擅長於社交溝通,勤跑基層。政黨屬性也比柯更親藍,是親民黨議員出身。
但選舉弱點是沒有新聞爆點,新聞曝光度偏低。
黃珊珊是「周玉蔻事件」的隱性受害者,因為周激起民眾對陳時中的討厭情緒,選民為了不讓陳時中當選,要從「蔣/黃」之間二選一,有些選民即使心裡支持黃珊珊,但認為蔣在台北的贏面較大,有可能轉投蔣,確保不被陳時中坐收漁翁之利。
這也正是「三腳督」戰局精彩之處,選民選的不一定是自己心裡最想投的人,他們有時是考量不想被討厭的人當選。

所以反過來也有可能發生,若蔣的聲勢下滑,選民也有可能改為「棄蔣保黃」。所以蔣黃二人都要小心不要讓自己成為落後者。
蔣萬安由於現在是領先者,所以選舉策略較為保守,只要不犯大錯就可以一直保持領先。
目前最大變數就是「台北市長辨論會」,如果蔣的表現不好就可能翻車。

至於新北,目前一般認為侯友宜是穩的,就表過不提。

帶大家關注今年另一個選戰焦點「新竹市」。

國民黨參選人:林耕仁
民進黨參選人:沈慧虹
民眾黨參選人:高虹安

其實新竹市在以往的選舉是媒體完全不會關注的縣市,很多人連候選人的名字都叫不出來。
但今年民進黨突然「傾全黨之力」攻擊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博士論文抄襲。

這也是有前情提要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辭掉新竹市長,參選桃園市長,結果被爆出碩士論文抄襲,事情爆發之後堅持不認錯,全黨力挺到底。
直到被台灣大學、中華大學兩所學校判定拔除碩士學位,學歷從原本的「雙碩士學位」倒退回「夜間部學士」,林智堅只好黯然退選。
但至今仍未認錯,仍定調是被惡意抹黑攻擊才失去學位。

但由於可能想淡化抄襲,就發起攻擊高虹安的博士論文也是抄的,但高的母校辛辛那提大學和指導教授都寫信背書高的論文是原創的,高也很氣憤的召開記者會澄清,並說拿她跟林智堅放在一起比是對她的侮辱。接著民進黨就攻擊她態度傲慢自以為學霸了不起… (下略)。
總之,越是攻擊高虹安反而民調越高,很多原本不認識高虹安的民眾突然都認識她了。 (例如我)

然而真正有趣的焦點是,究竟為何突然要這樣砸下重本攻擊高虹安,新竹市以往是一個不重要的小地方,新竹稅收雖然高、生育率也高,但人口排名第14名,僅58萬人。
目前的主流猜測意見是民進黨不想讓民眾黨在新竹落地生根。
因為柯文哲的老家就是在新竹市,柯雖然是台北市長,但在新竹市的聲望很高,一旦高虹安拿下新竹市,以後新竹就會變成民眾黨的根據地。就像台南市之於民進黨一樣。
所以民進黨要徹底斬草除根,趁高虹安還不成熟時直接捏死她,也可以斷絕柯文哲2024競選總統的野心。

>> 談台灣縣市長選舉的「蝴蝶效應」 <<

我原本想再多寫幾個縣市,但光寫雙北和新竹就寫了快兩小時,所以先進入結尾吧。

大家猜猜看,那我會投給誰?

我老家在南投,在台中讀書,在桃園新竹都居住多年,目前在新竹已經住了快10年。

那麼,我會投給誰?

你一定猜不中。

我最想投的是黃珊珊。但我不是台北天龍人。

其實我的戶籍設在新北市,我也是剛剛才突然想起來,我在新北有置產,還把戶籍遷過去。

新北市的選舉我也沒在關注,連候選人我也是剛剛查才知道。

我原本也沒打算特地去投票。因為我對侯友宜和林佳龍都沒什麼特別感覺,寧可在家睡覺。

但為了表達對黃珊珊的支持 & 對民進黨的厭惡,我決定我今年要特地跑一趟投給侯友宜才行。

而我對民進黨的厭惡是因為這兩年他們對媒體箝制太嚴重,我連想看個關鍵時刻都不能好好看,批評的聲音都會被剪到剩一點點。

以前選舉年,政論節目都會非常精彩,今年卻幾乎沒什麼內容可以看,政論節目想批評執政黨都只能很收斂地談。

我以前覺得看政論節目的人很蠢,現在才發現以前有各家政論節目百家爭鳴是一件幸福的事。

「為了懲罰民進黨讓我沒有政論節目可以看,所以我決定投給侯友宜」 這看起來好像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但也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我自己在新竹的同事,有些人的戶籍地其實設在台北/基隆/南部各縣市都有。

因為台灣很小,人口流動也很自由,所以很多人的出生地、居住地、工作地、戶籍地是在不同的城市,所以各縣市選情是會互相影響的,

一個縣市表現好,有可能帶動所有縣市,反之,若一個縣市表現不佳,是有可能拖累其他縣市。

在新竹工作的人,可能會為了支持高虹安,結果就特地回戶籍地投給高虹安的友軍/民眾黨議員… etc。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民調很難準確,我覺得不完全是民調作假,而是因為根本很難取樣,你在路上隨便抓一個人你根本不會知道他的戶籍地在哪,台北的一堆路人戶籍也不是設在台北,但也因此會擴散到其他的縣市,這些「外溢效應」是很難評估的。

所以,今年的選舉真的會很有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